
截断手腕。《墨子·大取》:“断指与断腕,於天下相若,无择也。” 唐 窦臮 《述书赋》下:“君子弃瑕以拔材,壮士断腕以全质。” 宋 韩琦 《蜂虿》诗:“包潜中良善,断腕未足骇。”《辽史·地理志一》:“ 太祖 崩, 应天6*皇后 於 义节寺 断腕,置 太祖 陵,即寺建 断腕楼 ,树碑焉。”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断腕汉语 快速查询。
"断腕"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其解释如下:
一、字面含义 指人体手腕部位的截断,《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因外力或疾病导致的手腕部肢体分离"。该释义常见于医学文献,如《中医骨伤科学》中记载古代对战伤"断腕"的治疗案例。
二、引申含义
语言演变方面,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收录了从南北朝至明清的六个历史用例,显示其语义从具体伤残描述向抽象精神象征的转化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王和鸣. 中医骨伤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欧阳修, 宋祁. 新唐书·卷八十五[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5. 敦煌研究院.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0. 徐培均. 李清照集笺注[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缩印本)[M].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7.
“断腕”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和比喻两个层面理解:
截断手腕:指物理上切断手腕的行为。例如,《墨子·大取》中提到“断指与断腕,於天下相若,无择也”,即从权衡利弊的角度,断指与断腕没有本质区别()。《辽史·地理志一》也记载了应天皇后断腕以祭太祖的典故()。
壮士断腕:作为成语使用时,比喻为了保全整体或实现更高目标,果断舍弃局部利益或忍受重大牺牲。例如:
多用于描述个人、企业或国家在危机中果断止损的行为,例如:“举步维艰时选择断腕求生”()。
班寮报功杯酒解怨飙回避雠毕气逼曙扯翻从一而终荡流荡凭胆囊断絃蛾贼负板褲父舅砆碔高情远意高趣恭姜工具钢刮瘦桂花醑唃厮啰寒疟寒灺函义黑牡丹呼啸楗竹结抹齎贡竞津离沮邻私硫代硫酸钠砻砥美梦命关磨博士破殄戗风青屋敺疫染房日光浴撒赖赏赙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奢佚石户食人松龛堂宇体化缇缦梯头瓦当文旺月谓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