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鲜卑山的意思、鲜卑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鲜卑山的解释

古山名。在今 内蒙古自治区 科尔沁右翼中旗 西,本地人称为 蒙格 。一说在 俄罗斯 西伯利亚 伊尔库次克 北、 通古斯卡河 南。相传古 鲜卑 族因居此山而得名。《辽史·世表》:“ 汉 冒顿可汗 以兵袭 东胡 ,灭之。餘众保 鲜卑山 ,因号 鲜卑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鲜卑山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重要地理名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历史地理定位及文化意义三个维度进行解释:


一、汉语词典释义

鲜卑山(Xiānbēi Shān)

指中国东北地区古代山名,是秦汉至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鲜卑族”的发源地与活动核心区域。该名称最早见于《后汉书》《三国志》等史籍,字面中“鲜卑”为音译族名,“山”指其聚居的山岳地带。

来源: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12卷,第1103页,定义鲜卑山为“古山名,鲜卑族所居之地”。


二、历史地理定位

1.文献记载

2.现代考证

学界普遍认为鲜卑山即今大兴安岭山脉:


三、文化意义

鲜卑山作为民族象征,承载两大核心价值:

  1. 族群认同标志:

    鲜卑族以山名为族号,建立北魏等政权,推动北朝民族融合(如孝文帝汉化改革)。

  2. 历史地理坐标:

    成为中原王朝经略东北的方位参照,《资治通鉴》多次提及“鲜卑山”以描述边疆态势。

来源: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第二册,标注鲜卑山于大兴安岭区域。

官方在线图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四、现代关联

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的嘎仙洞遗址,被确认为北魏皇室祭祖之地,印证鲜卑山与大兴安岭的关联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2013年)。

查看名录(国家文物局官网)

网络扩展解释

鲜卑山是古代中国北方的重要地理名称,与鲜卑族的起源密切相关。以下是关于该词的详细解释:

一、地理位置

鲜卑山的具体位置存在两种主流说法:

  1.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多数文献(如、2、3、4、5、10)记载此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当地人称“蒙格”。
  2.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另一些观点认为可能在伊尔库茨克北部、通古斯卡河南岸。但此说法支持者较少。

现代考古研究(如、8、12)结合大兴安岭北段的嘎仙洞遗址,提出鲜卑族早期发源于“大鲜卑山”(今大兴安岭北段),与汉代文献中的鲜卑山并非同一地点。

二、与鲜卑族的关系

鲜卑族因山得名,其历史脉络为:

三、词源争议

“鲜卑”一词来源存在多种解释:

  1. 山名说:最普遍的观点认为族名直接来源于居住地鲜卑山。
  2. 图腾说:部分学者推测可能与某种兽类图腾有关。
  3. 语言转译说:有研究认为“鲜卑”是东胡语对“祥瑞腰带钩”的称呼,后演变为族称。

四、历史影响

鲜卑山作为族群发祥地,在鲜卑文化中具有神圣地位。北魏皇室追溯祖先至黄帝后裔,将大鲜卑山视为民族精神象征。此山名也频繁出现在历代诗词中,如明代魏学洢诗句“番儿歌阿干,鲜卑山色寒”。

参考资料

主要综合自:(地理位置)、(民族形成)、(考古关联)、(文化释义)、(族属考证)、(词源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敖客百感交集冰蕤簸行簸扬糠粃拨嘴吃本待要颠狂帝羓讹法发间扶留公冢顾山钱故我虎文韔奸敝姣滴滴郊配洁馨酒舫鸠敛就时拒却看法诳报老头蚸蠖灵眸露己扬才买日马蓼门下侍郞溟茫内附女身篷车剖面图樵牧曲店荣谢瑞颠儒懦三缄沈齐神芝石烟事与心违输币庶姑素餐谈空说有土矾握粟出卜汙斥侮黩芜俚无线电导航下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