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侮黩的意思、侮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侮黩的解释

轻慢不敬。《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七》:“早者,曾上 秦王 缄札,张皇 蜀 地声尘,形侮黷之言辞,谤亲贤之勋德。”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四:“ 唐文宗 太和 六年二月寒食,上宴羣臣,伶人弄 孔子 。帝曰:‘ 孔子 古今之师,安得侮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侮黩"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轻慢、亵渎或不恭敬地对待。它由“侮”和“黩”两个语素构成,均含有冒犯、不敬之意。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语义解析

    • 侮 (wǔ):本义指轻慢、欺负。《说文解字》释为“伤也”,引申为轻视、侮辱。
    • 黩 (dú):本义指污浊、垢黑(《说文解字》),引申为滥用、亵渎、轻慢不敬。常用于“黩武”(滥用武力)、“黩神”(亵渎神灵)等词中。
    • 侮黩 (wǔdú):二字同义复用,强调轻慢侮辱、亵渎冒犯的行为或态度,程度比单用“侮”或“黩”更深,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指对尊长、神灵、礼法或庄严事物的严重不敬。
  2. 书证与用法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可见,多用于严肃语境,指对君主、尊长或神圣事物的冒犯:

    《后汉书·陈蕃传》:“鄙谚曰‘盗不过五女门’,以女贫家也。今后宫之女,岂不贫国乎!是以倾宫嫁而天下化,楚女悲而西宫灾。且聚而不御,必生忧悲之感,以致水旱之困。夫狱以禁止奸违,官以称才理物。若法亏于平,官失其人,则王道有缺,而令天下之论,皆谓狱由怨起,爵以贿成。夫不有臭秽,则苍蝇不飞。陛下宜采求失得,择从忠善。尺一选举,委尚书三公,使褒责诛赏,各有所归,岂不幸甚!然犹侧席而坐,以求英俊。诚以尧舜在上,黎民在下,欲求忠良,以佐不逮。比年灾异,可谓多矣。天之见异,所以敕告人君,欲令觉悟,改危即安。今陛下以不得亲奉孝德皇园庙,比遣中使致敬甘陵,朱轩骈马,相望道路,可谓孝至矣。然臣窃闻使者所过,威权翕赫,震动郡县,王侯二千石至为伯荣独拜车下,仪体上僭,侔于人主。长吏惶怖谴责,或邪谄自媚,发人修道,缮理亭传,多设储跱,征役无度,老弱相随,动有万计,赂遗仆从,人数百匹。百姓吁嗟,莫不痛伤。且复不可施之后世,为永法也。夫俗无礼义,则上下陵替。陛下虽欲崇之,其犹涉海凿河而无秫也。非礼无以辨上下、序人伦。伯荣之威重于陛下,陛下之柄在于臣妾。水灾之发,必起于此。昔韩嫣托副车之乘,受驰视之使,江都误为一拜,而嫣受欧刀之诛。臣愿明主严天元之尊,正乾纲之位,职事巨细,皆任贤能,不宜复令女使干错万机。重察左右,得无石显漏泄之奸?尚书纳言,得无赵昌谮崇之诈?公卿大臣,得无朱博阿傅之援?外属近戚,得无王凤害商之谋?若国政一由帝命,王事每决于己,则下不得逼上,臣不得干君,常雨大水必当霣止,四方众异不能为害。”书奏不省。时嬖女艳妇充积房帷,太后宠任外戚,蕃上疏谏曰:“臣闻有事社稷者,社稷是为;有事人君者,容悦是为。今臣蒙恩圣朝,备位九列,见非不举,闻恶不纠,使灾异不息,奸宄未弭,臣之罪也。窃见比年收敛,十伤五六,万人饥寒,不聊生活,而采女数千,食肉衣绮,脂油粉黛,不可赀计。鄙谚言‘盗不过五女门’,以女贫家也。今后宫之女,岂不贫国乎!是以倾宫嫁而天下化,楚女悲而西宫灾。且聚而不御,必生忧悲之感,以致水旱之困。夫狱以禁止奸违,官以称才理物。若法亏于平,官失其人,则王道有缺,而令天下之论,皆谓狱由怨起,爵以贿成。夫不有臭秽,则苍蝇不飞。陛下宜采求失得,择从忠善。尺一选举,委尚书三公,使褒责诛赏,各有所归,岂不幸甚!然犹侧席而坐,以求英俊。诚以尧舜在上,黎民在下,欲求忠良,以佐不逮。比年灾异,可谓多矣。天之见异,所以敕告人君,欲令觉悟,改危即安。今陛下以不得亲奉孝德皇园庙,比遣中使致敬甘陵,朱轩骈马,相望道路,可谓孝至矣。然臣窃闻使者所过,威权翕赫,震动郡县,王侯二千石至为伯荣独拜车下,仪体上僭,侔于人主。长吏惶怖谴责,或邪谄自媚,发人修道,缮理亭传,多设储跱,征役无度,老弱相随,动有万计,赂遗仆从,人数百匹。百姓吁嗟,莫不痛伤。且复不可施之后世,为永法也。夫俗无礼义,则上下陵替。陛下虽欲崇之,其犹涉海凿河而无秫也。非礼无以辨上下、序人伦。伯荣之威重于陛下,陛下之柄在于臣妾。水灾之发,必起于此。昔韩嫣托副车之乘,受驰视之使,江都误为一拜,而嫣受欧刀之诛。臣愿明主严天元之尊,正乾纲之位,职事巨细,皆任贤能,不宜复令女使干错万机。重察左右,得无石显漏泄之奸?尚书纳言,得无赵昌谮崇之诈?公卿大臣,得无朱博阿傅之援?外属近戚,得无王凤害商之谋?若国政一由帝命,王事每决于己,则下不得逼上,臣不得干君,常雨大水必当霣止,四方众异不能为害。”书奏不省。 其中虽未直接出现“侮黩”,但陈蕃批评中使(宦官)出行时,地方官员“为伯荣独拜车下,仪体上僭,侔于人主”,这种行为本质上就是对君主权威的侮黩。

  3. 字源与关系

    • “黩”常与“亵”(亵渎)、“冒”(冒犯)等字义近,可组成“黩亵”、“黩冒”等词。
    • 在表示“亵渎”义时,“黩”有时也写作

网络扩展解释

“侮黩”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对他人表现出轻慢、蔑视的态度,甚至进行侮辱或恶意贬低的行为。该词强调对他人的不尊重和冒犯,带有明显的负面情感色彩。

  2. 构成分析

    • 侮:意为轻慢、蔑视,侧重于态度上的不尊重。
    • 黩:本义为“滥用”(如“穷兵黩武”),在此引申为侮辱、欺压,强调行为上的恶意伤害。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言语或行为上的冒犯,例如贬低他人尊严、公然嘲笑或恶意诋毁。常见于书面语境,如历史文献、严肃讨论或文学作品中。

  4. 注意事项

    • 该词中的“黩”标准读音为dú,而非“yù”,可能与方言或历史发音差异有关,建议使用时注意核对权威词典。
    • 作为成语,“侮黩”使用频率较低,现代汉语中更常用“侮辱”“蔑视”等词替代。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用法或历史渊源,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变食不休朝黻持盈保泰辞训大閲彫文定钱斗艶耳闻眼睹风丽风逸分红盖建改姓易代更好衮师横佚黄绢碑换工精手精壮妓衣戟枝骒驴款边愧戴两片嘴李会留骖栊枞逻将盟津缪绕哪位捏怪排科鸥情旗麾欺蔑秦不收魏不管青骨清立亲和力缺衣少食塞翁马商品经济缮性使绊儿市亩庶汇水作素队谈吐腿勤芚愚下古献瑞小祖心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