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缄的意思、三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缄的解释

“三缄其口”的略语。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昔 陈灵 之被矢, 灌氏 之泯族,匪降自天,口实为之。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三缄之戒,岂欺我哉。” 唐 许浑 《维舟秦淮过温州李给事宅》诗:“帝图忧一失,臣节耻三缄。”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闺鉴图说跋》:“子韦布之士,岂知国家大计,宜从此三缄,无自取祸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缄”是汉语成语“三缄其口”的略语,形容人说话极其谨慎,不轻易开口或泄露秘密。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三缄”字面意为“三道封条”,源自古代器物(如玉玺、金人)的三重密封,象征对言语的极度克制。现多用于强调在敏感或重要场合慎言的态度。


2.起源典故

典故出自《说苑·敬慎》:孔子在周朝太庙见到一尊金人,其口被三重封缄,背后刻有“古之慎言人也”的铭文。这一形象被后人引申为“三缄其口”,告诫人们谨防祸从口出。


3.使用场景与意义


4.近义与反义


5.例句参考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缄》的意思

《三缄》是一个成语,指的是用三层的套封来保密、保存文件或秘密信息,以防止泄露。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三缄》的拆分部首是“缶(缽)”和“目”,拆分后的笔画数为13画。

来源与繁体

《三缄》一词源自《史记》中的“蔡泽传”。在古代,为了保守秘密,常用缄封来保护文书和秘笈。早期的缄封一般用一层套封,后来出于更高的保密要求,又有了二层、三层甚至更多层的“三缄封”,被广泛使用。

在繁体中,“三缄”写作“三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文字发展过程中,汉字的写法会有变化。古时候,《三缄》可以写作“三簡”、“三箴”。这些变体写法在今天已经不常见了。

例句

这份合同涉及商业机密,务必用三缄封。

组词

缄口(保持沉默)

密封(封口保存)

封存(密封而不打开)

近义词

三层套封、三层封印

反义词

公开、公布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