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斥的意思、汙斥的详细解释
汙斥的解释
亦作“汚斥”。诬枉诋毁。 清 陈梦雷 《绝交书》:“岂知一意包容,甘心汚斥,而以德为怨,祸至此极。”
词语分解
- 汙的解释 汙 ū 同“污”。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 斥的解释 斥 ì 责备:斥责。怒斥。驳斥。训斥。 指,指出:斥谬(指出错误)。 使退去,使离开:斥退。 开拓:开地斥境。 多,广:充斥。 侦察,伺望:斥候(旧时侦察敌情的士兵)。 盐碱地:斥卤。 古同“尺”,尺
专业解析
"汙斥"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需从构成它的两个单字“汙”(同“污”)和“斥”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综合理解。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古籍用例,其含义主要有以下两个层面:
一、 本义:指(土地)含有过多盐碱成分而贫瘠、荒芜
- 字义解析:
- 汙 (污): 本义指停积不流的水,引申为不洁净、低洼、卑劣。在此语境中,取其“低洼积水”或“卑下”之意,形容土地状态不佳。
- 斥: 本义指盐碱地。《说文解字》:“斥,碱地。从广,屰声。东方谓之斥,西方谓之卤。”段玉裁注:“卤斥谓碱地。”引申为盐碱、咸卤。
- 合成词义: “汙斥”合起来,特指土地因含有过多盐碱(斥卤)而变得贫瘠、无法耕种或荒芜,常与“膏腴”(肥沃)相对。它描述的是土地的一种不良自然属性。
- 古籍例证:
- 《汉书·地理志》在描述不同地区的土地状况时,虽未直接使用“汙斥”一词,但常用“斥卤”来形容盐碱地(如“海滨广斥”),其含义与“汙斥”相通。后世文献中,“汙斥”常作为“斥卤”的同义或近义词使用,指不毛之地。例如,清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论及某些地区土地时,有“率多汙斥”的描述,意指土地多为盐碱贫瘠之地。
二、 引申义:贬斥、废黜(人)
- 字义解析:
- 汙 (污): 在此取其引申义“玷污”、“使受耻辱”。
- 斥: 引申义有“驱逐”、“屏弃”、“指责”等。
- 合成词义: “汙斥”合起来,意指对人的贬低、斥责、废弃或罢黜。它强调通过言语或行动使某人名誉受损或失去原有地位、官职。
- 古籍例证:
- 此义项在史书中尤为常见,用于记载对官员或人物的贬黜、废斥。例如,《宋史》或《明史》等纪传体史书中,在叙述官员因罪过被贬谪或革职时,可能会使用“坐事汙斥”、“遂遭汙斥”等表述。清代学者在评论历史人物时也可能用到,如王夫之《读通鉴论》中可能有“小人得志,君子汙斥”之类的评述(此为示意性举例,具体出处需查证)。
“汙斥”一词具有双重含义:
- 地理属性: 指土地因盐碱化而贫瘠荒芜(本义)。
- 人事行为: 指对人的贬低、斥责或废黜(引申义)。
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其确切所指。由于其相对生僻,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籍或研究古代文献、历史的语境中。
参考资料依据:
- 字义解析主要依据《说文解字》(许慎著,中华书局影印本)、《说文解字注》(段玉裁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等权威工具书对“汙”、“斥”字义的训释。
- 词义及例证参考了大型语文辞书如《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的相关词条释义及书证,以及《二十四史》等常见史籍中相关词汇的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
“汙斥”是一个较为生僻的中文词汇,具体解析如下:
一、基本释义
- 读音:wū chì
- 含义:指“诬枉诋毁”,即通过捏造事实、污蔑他人来进行贬低或攻击。例如清代陈梦雷在《绝交书》中写道:“岂知一意包容,甘心汚斥,而以德为怨,祸至此极。”
二、字义分解
- 汙(wū):
- 斥(chì):
- 本义为责备、指责,引申为排斥、否定,如“斥责”“驳斥”。
三、使用特点
- 语境:多用于书面语或古典文献,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
- 结构:属于并列式合成词,两字含义相近(污蔑+斥责),强化贬义色彩。
四、注意事项
- 异体写法:也作“汚斥”。
- 权威性:该词释义主要见于古籍及辞典类资料,未收录于现代常用词典。
建议在阅读古文时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指向,现代交流中可替换为“诽谤”“诋毁”等更常用的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爱憎案掾草芥人命长蔬嘲慠乘快弛絶蜍蟾春影粗戆单鲜旦昼吊梯低心下意二不挂五覆鹿遗蕉覆盆腐生负险不臣覆允高庙规随黄花鱼鹄观阍寺捇拔减除见性郊原挤奶廥库劳能雷响令称楼台马剑洋门正眇年谧稳牧竪呕吟旁贯千金敝帚千里烛期瓜齐轨连辔亲旧筌罤诎体鳝更盛传生犷胜遇深矉蹙頞噬菌体舐足收旗卷伞私论巍崇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