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at with chopsticks] 指用筷子夹食物
亦作“ 下筯 ”。用筷子取食;吃。《晋书·何曾传》:“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唐 李白 《寻鲁城范居士见范置酒摘苍耳作》诗:“他筵不下筯,此席忘朝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仲舒 长老﹞所食皆蜜也。豆腐、麪觔、牛乳之类,皆渍蜜食之,客多不能下箸。”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京师人家日供常膳,未识下筯食味,非取於市不属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6*九回:“到后来大少爷死了,更是冷一顿,热一顿,甚至有不能下箸的时候。”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下箸汉语 快速查询。
“下箸”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为详细解释:
读音:xià zhù
本义:指用筷子夹取食物,即开始用餐的动作。
引申义:在不同语境中,可表示“停止用餐”或“对食物不满意”。
“下箸”反映了古代饮食礼仪,如《礼记》中“毋放饭、毋流歠”的规范,强调用餐时动作节制。现代多用于文学或口语,带有一定书面色彩。
下箸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语,常用来描述使用筷子进食完毕后将筷子放下的动作。
下箸这个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下”字的部首是一,而“箸”字的部首是竹。两个字的笔画分别是“下”字五画,“箸”字十箸。
这个词语来源于汉语的习惯和文化。在中国,使用筷子是一种常见的进食方式,当用餐结束后,习惯上将筷子放在桌子上。
在繁体字中,下箸的写法相对简化,不同的地区或个人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在古代汉字中,“下”字的写法和现在基本一致,而“箸”字的写法可能有一些变化。
1. 吃完饭记得下箸,不要将筷子搁在盘子里。
2. 他吃得很慢,我已经下箸等了很久。
3. 别忘了尊重餐桌礼仪,吃完后要整齐地放下箸子。
下箸是一个独立的词语,很少和其他字组成词语。
下箸的近义词可以是放下筷子、放下利器等。
下箸的反义词可以是举箸、持筷等,表示动作的相反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