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下箸的意思、下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下箸的解释

[eat with chopsticks] 指用筷子夹食物

详细解释

亦作“ 下筯 ”。用筷子取食;吃。《晋书·何曾传》:“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唐 李白 《寻鲁城范居士见范置酒摘苍耳作》诗:“他筵不下筯,此席忘朝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仲舒 长老﹞所食皆蜜也。豆腐、麪觔、牛乳之类,皆渍蜜食之,客多不能下箸。”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京师人家日供常膳,未识下筯食味,非取於市不属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6*九回:“到后来大少爷死了,更是冷一顿,热一顿,甚至有不能下箸的时候。”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下箸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下箸”是一个汉语书面用语,指用筷子夹取食物或开始进食的动作。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该词由“下”(动作的起始)和“箸”(筷子)构成,强调用餐时首次动筷的行为,常见于正式宴席或文学作品中表达用餐礼仪。其核心含义包含三层:

  1. 动作指向:特指使用筷子取食,《说文解字》注“箸,饭攲也”,说明工具与动作的关联性;
  2. 时序特征:多用于描述宴席开端,如《红楼梦》中“众人方下箸吃茶”的时序描写;
  3. 礼仪象征:古代饮食礼制中,尊者先下箸的规矩见于《礼记》相关注释。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常出现于历史小说、餐饮评论等语境,如“菜肴精美令人不忍下箸”。其衍生词“无从下箸”则形容食物丰盛难以抉择,这一用法在《汉语惯用语辞典》中有收录。相关成语“停杯投箸”出自李白《行路难》,形成语义呼应。

网络扩展解释

“下箸”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读音:xià zhù
本义:指用筷子夹取食物,即开始用餐的动作。
引申义:在不同语境中,可表示“停止用餐”或“对食物不满意”。


二、出处与例句

  1. 《晋书·何曾传》
    “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释义:形容饮食奢侈,花费巨资仍觉得没有值得下筷子的菜肴。
  2. 《老学庵笔记》(宋·陆游)
    “所食皆蜜也,不下箸。”
    释义:因食物单一(全为蜜饯)而不愿动筷。
  3. 近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甚至有不能下箸的时候。”
    释义:比喻生活窘迫,饮食粗劣难以下咽。

三、用法说明


四、文化关联

“下箸”反映了古代饮食礼仪,如《礼记》中“毋放饭、毋流歠”的规范,强调用餐时动作节制。现代多用于文学或口语,带有一定书面色彩。

别人正在浏览...

卞随毕罗尝炷初唐四杰邨居黨邪醜正丁子香递升腹居郡广岸犷悍规虑过与恒教涸鱼后车讙謡户槛江陬剑树刀山健翼焦霹雳巾鞴惊厥精勇近坰久惯牢成居乐坑探空门面澜倒波随敛蛾连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鸾绫没做道理处迷漫抹岸捏诀盘溢偏狥迫逐千斤闸悄戚器敬任真容量瓶乳溜沙岛申水慴悚收入四化建设肆赦随后抬亭醰醰瑕蛤乡野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