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小雅·小宛》:“握粟出卜,是何能穀。” 郑玄 笺:“但持粟行卜,求其胜负。”后用以指祈求神明护佑,去凶赐吉。《三国志·魏志·陶谦传》“ 广陵 太守 琅邪 赵昱 , 徐方 名士也,以忠直见疏”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昱 年十三,母尝病,经涉三月。 昱 惨戚消瘠,至目不交睫,握粟出卜,祈祷泣血,乡党称其孝。”亦省作“ 握粟 ”。 清 黄宗羲 《高古处府君墓表》:“有所疑者,待君而决。君亦间应握粟之求,无不奇验。”
“握粟出卜”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一、出处与基本释义
该成语最早出自《诗经·小雅·小宛》中的“握粟出卜,是何能谷”, 郑玄注解为“持粟行卜,求其胜负”,即手持粟米进行占卜,祈求神明判断吉凶。后引申为通过占卜祈求神明护佑、趋吉避凶的行为。
二、典故与用法
三国时期广陵太守赵昱的孝行故事是典型用例:他因母亲患病三月,日夜侍奉,“握粟出卜,祈祷泣血”,最终乡党赞其孝心。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作谓语或宾语,含褒义色彩,结构为偏正式。
三、语言特征
总结
此成语承载古代占卜文化内涵,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需查看更多文献用例,可参考《后汉书》等典籍记载。
《握粟出卜》是一个成语,意为握着谷粒出去卜卦。它比喻小有才能的人可以从平凡中显露出非凡的能力。
《握粟出卜》这个成语由三个字组成,部首拆分为手(扌)、米(米)和示(礻),其中“握”字部首为手部,笔画为12;“粟”字部首为米部,笔画为10;“出”字部首为示部,笔画为5;“卜”字部首为示部,笔画为5。
《握粟出卜》这个成语最早见于《文选·许询笔》,许询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文学家。他在书中用了这个成语来形容人才的发现和激发。
《握粟出卜》的繁体字为「握粟出卜」。
在古代写作系统中,汉字的形态和书写方式有所不同。然而,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都没有改变。
1. 他虽然出身贫寒,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从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可谓是握粟出卜。
2. 这位年轻的音乐家年纪虽小,却能弹奏出令人惊叹的技巧,真是握粟出卜。
握手、握笔、握紧、出发、出现、卜卦、卜问,等等。
握掌、抓住、把握、显露、表现、展现。
丢失、放手、无法掌握、隐藏、掩盖。
摆拉避谗测量觇标彻案赤地持斧麤知盗拐遁迹桑门敦实儿啼帖分毫不爽负德辜恩俯仰无愧工具书呱呱啼官贾关键孤根古旧还目沆浪诙奇回闪祸尤践败谨脩决杖巨鹿之战料虎须裂唇临摄留难面薄麋烂谋幄目迷五色捏怪排科蓬首丕允蛴螬秦姬曲琼华岛人心皇皇刃迎缕解丧天害理晌饭上厅行首身丁米声声慢(寻寻觅觅)石井诗言志擡价枉累无抑制无足道先公后私系络新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