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正的意思、五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正的解释

(1).射仪用的五色箭靶,正中朱色,依次向外为白、苍、黄、玄诸色。《周礼·夏官·射人》:“王以六耦射,三侯、三获、三容,乐以《騶虞》,九节五正。” 郑玄 注:“五采之侯,即五正之侯也。正之言正也,射者内志正,则能中焉。画五正之侯,中朱,次白,次苍,次黄,玄居外。” 汉 张衡 《东京赋》:“张大侯,制五正。”《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大射登歌》:“巾车整三乏,司裘饰五正。”

(2).五行官长。《左传·隐公六年》:“ 翼 九宗五正 顷父 之子 嘉父 逆 晋侯 于 随 。” 杜预 注:“五正,五官之长。” 孔颖达 疏:“言五官之长者,谓於 殷 时为五行官长。”《孔子家语·五帝》:“ 康子 曰:‘吾闻 勾芒 为木正, 祝融 为火正, 蓐收 为金正, 玄冥 为水正, 后土 为土正。此五行之主而不乱,称曰帝者,何也?’ 孔子 曰:‘凡五正者,五行之官名。’”

(3).即五政。谓神化、官治、教治、因治、事治。《鹖冠子·度万》:“天地阴阳取稽於身,故布五正以司五明…… 庞子 曰:‘敢问五正。’ 鶡冠子 曰:‘有神化,有官治,有教治,有因治,有事治。’”

(4).泛指各项政治措施。《管子·禁藏》:“发五正,教薄罪,出拘民,解仇讎,所以建时功,施生谷也。”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张佩纶 曰:“正,政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正"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内涵的复合词,其词义随历史语境变化而呈现不同指向,主要包含以下三种释义:

一、政治制度层面 指上古时期设立的"五官之长",即不同职责领域的最高行政长官。《左传·隐公六年》记载:"五正,五官之长",具体包括木正、火正、金正、水正、土正五个职位,分掌农业、军事、司法等国家事务。这种制度体现了早期中国"以五行统摄政务"的治理思想。

二、天文历法层面 在《鹖冠子》等典籍中,"五正"特指五种天文观测标准,包含"历、法、日、月、星、辰"等要素的测量规范,用于指导农事活动与祭祀仪式。此概念与二十八宿观测体系密切相关,反映了古代天文学与农业生产实践的深度结合。

三、星官名称层面 《晋书·天文志》记载"五正"为星官名,属太微垣星官系统,由五颗星组成,象征中央集权制度下的行政体系。该星象在古代占星学中被视为观测王朝兴衰的重要天象指标。

以上释义均源自《汉语大词典》《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等权威辞书及专业典籍,具体文献可参考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等相关出版物。

网络扩展解释

“五正”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根据历史文献和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四类:

一、射仪五色箭靶

指古代射箭礼仪中使用的五种颜色箭靶,以颜色区分等级。中心为朱红色,向外依次为白、苍(青)、黄、玄(黑)色,体现了礼制的等级规范。该释义出自《周礼·夏官·射人》及汉代张衡《东京赋》。


二、五行官长(五官之长)

指上古时期分掌五行事务的官职,对应五行中的木、火、金、水、土。具体包括:


三、治国五政(治理原则)

出自《鹖冠子·度万》,指五种治国策略:

  1. 神化:通过精神教化引导民众;
  2. 官治:设立官职管理事务;
  3. 教治:推行教育规范行为;
  4. 因治:顺应自然规律施政;
  5. 事治:具体事务的处置方法。

四、泛指政治措施

在部分文献中,“五正”被扩展为统称国家各项政治举措,如《管子·禁藏》提及通过“发五正”来实现社会治理目标。


“五正”的含义需结合具体文献语境判断,主要涉及礼制、官职、治国策略三类。若需进一步考据,可参考《周礼》《左传》《鹖冠子》等典籍,或查阅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劄子鸨公鞴液辩护人缠臂金宸心川沚歠醨刀楯搭膝垫脚石东郭短袄敦竺二皇烦虑凤色分拣佛狸富春山居图寒音龁萁糊里糊涂昏盹奸盐椄槢径急踞敖联展联字梅月圆命薄民痡平生平烟剖冤攓取秦舞阳穷精人造行星上锅生死予夺蚀本试策诗力叔服嘶歕松殿讨扑特刊挑挑拣拣涕零童身讬爱沃馈无传崄巘狎徒谢天地卸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