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西藩的意思、西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西藩的解释

见“ 西蕃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西藩是汉语中的历史地理名词,主要含义如下:

一、本义与核心概念

指代西部边疆的屏障或藩属地。古代中原王朝将西部边境的军事重镇、附属政权或民族地区称为“西藩”,强调其“屏护中央”的防御功能。例如《汉语大词典》释义为“西部屏藩”,特指王朝西侧的护卫疆域 。

二、历史用例与地理范围

  1. 汉代西域都护府辖区

    西汉设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文献中常称此地为“西藩”。《汉书·西域传》载:“西域……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则接汉,扼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明确其作为中原西部藩篱的地位 。

  2. 唐代安西四镇

    唐朝在龟兹、于阗等地设安西都护府,统辖“安西四镇”,史书称其“镇守西藩,控驭胡戎”(《旧唐书·地理志》),指其卫护河西走廊与关中腹地 。

三、文化意涵与权威性

“藩”字蕴含宗藩体系的政治伦理。“西藩”不仅指地理边界,更体现“拱卫中央、臣服纳贡”的秩序观念。如《后汉书·西羌传》将归附汉朝的羌族部落纳入“西藩”范畴,强调其“奉贡称臣”的政治归属 。现代学者在《中国边疆史研究》中指出,该词是古代“华夷秩序”在西部方向的空间投射 。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汉书·西域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旧唐书·地理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4. 《后汉书·西羌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5. 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中州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西藩”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文献中有所延伸,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西藩(拼音:xī fān)指边远地区或边境地带,由“西”(方位词,指西方)和“藩”(边界、屏障)组合而成,强调地理位置远离中心、靠近边疆的特征。

二、字源分解

三、使用场景

  1. 地理描述:用于形容偏远、经济落后或交通不便的地区,如“受任西藩”(《晋书·桓伊传》)。
  2. 历史文献:在唐代诗歌或史书中,常指代西域、吐蕃等西部边境,如“遥传副丞相,昨日破西蕃”(唐·高适诗)。

四、扩展含义

在不同语境中,“西藩”还可指:

五、相关成语

与“藩”相关的成语包括“羝羊触藩”(比喻进退两难)、“进退触藩”等,均与边界、障碍的意象相关。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晋书》《南齐书》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八观白液宝源局褙子不胜桮杓惩难冲衞黨歌定业地网天罗东序西胶斐然向风冯恃佛光干鳖狗吃热尿光景鬼门道锅灶含消梨轰驾讙谤伽楠见风使船交爵精悍短小迥巧开斋可闵快板览眺炼焦论及慢节奏名著珉佩默仙拿送衄挫排行榜千度强见钱席青门緑玉房穹秩器素曲巧容仪善弱师氏天门投告凸镜危岊违义无事忙侠床霞景详谨销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