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致祸害。 三国 魏 嵇康 《管蔡论》:“斯乃愚诚愤发,所以徼祸也。”
“徼祸”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出自三国时期嵇康的《管蔡论》:“斯乃愚诚愤发,所以徼祸也。”
此句意为:因愚忠愤懑而招致灾祸,体现了“徼祸”在古文中的实际用法。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或古文分析,日常口语中较少见。需注意语境,避免与“侥幸”(jiǎo xìng)混淆读音。
如需进一步了解“徼”字其他读音(如yāo、jiào)的用法,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词典。
徼祸(jiǎo huò)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徼”和“祸”两个字组成。
“徼”字的部首是“彳”,笔画数是8划;“祸”字的部首是“示”,笔画数是10划。
“徼祸”一词出自于《庄子·徼德》篇,意思是防范祸患。
“徼祸”一词在繁体字中保持相同,没有变化。
在古代汉字书法中,徼祸的写法与现代稍有差异,但整体字形保持基本相似。
1. 我们要及时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才能有效地徼祸。
2. 因为缺少预警措施,很多灾害很难提前徼祸。
徼德、徼寇
防患、避祸
引祸、招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