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直接拦取。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径截輜重,横攻士卒。”
(2).犹便捷。 明 张居正 《议处就教举人疏》:“以后年分俱照例施行,如此,则举人不敢侥倖於径截之途,而国学由此充实。”
“径截”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ìng jié,其含义根据语境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直接拦取
指不经过迂回或掩饰,直接夺取或拦截。例如唐代李华在《吊古战场文》中描述战场情景时写道:“径截輜重,横攻士卒”()。这种用法强调行动的直接性和果断性。
便捷、简捷
明代张居正曾用该词形容处事方式的简练高效,如《议处就教举人疏》中提到“举人不敢侥倖於径截之途”()。此处“径截”意为路径或方法的便利性。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或历史演变,可查阅《吊古战场文》等文献来源(、)。
《径截》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事物的轨迹被截断、中断。也可以指被迫中断或停止某种行动或发展。
《径截》的拆分部首是“辵”和“戈”,部首“辵”表示“走”,部首“戈”表示“兵器”。
《径截》的总笔画数是16画。其中,部首“辵”有5画,部首“戈”有4画,其他部分有7画。
《径截》是由简化汉字演变而来的,繁体字为“徑截”。
在古时候,汉字“径截”分别写作“逕截”或“逕斤”。它们的字形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1. 由于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现,我们的计划被迫中断。
2. 历史的径截常常是人们成就大事的转折点。
1. 中径:指事物中间的轨迹或路径。
2. 轨径:指事物运动或发展的路径。
3. 截断:指将事物的轨迹、路径或行动中途截断。
近义词有:中断、阻断、终止、停止。
反义词有:通畅、连贯、顺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