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的意思、五运六气的详细解释
五运六气的解释
中医学名词。古代医家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运行和阴、阳、风、雨、晦、明(《素问·至真要大论》以风、热、湿、火、燥、寒为六气。)六气的流转(即所谓“气运”),以推断气候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医家有五运六气之术,大则候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小则人之众疾,亦随气运盛衰,今人不知所用,而胶於定法,故其术皆不验。”《明史·方伎传·周述学》:“自历以外,图书、皇极、律吕、山经……五运六气、海道鍼经,莫不各有成书,凡一千餘卷。”
词语分解
- 五运的解释 .古代据五行生克说推算出的王朝兴替的气运。《东观汉记·光武纪》:“自帝即位,按图讖,推五运, 汉 为火德, 周 苍 汉 赤,木生火,赤代 苍 。”《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是以三正互用,五运相生,
- 六气的解释 .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指阴、阳、风、雨、晦、明。《左传·昭公元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庄子·在宥》:“天气不和,地气鬱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 成玄英
网络扩展解释
以下是关于“五运六气”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概念
五运六气简称“运气”,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的学说。它以天干地支为推演工具,结合阴阳五行理论,分析气候周期性变化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联,属于中医理论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体现。
二、核心构成
-
五运
- 定义:指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行,代表不同年份或季节的气候特征。
- 分类:
- 大运(中运):统管全年气候,由年天干决定,如甲己年属土运,乙庚年属金运。
- 主运:将一年均分为五段(每段73天),按木→火→土→金→水顺序固定运行。
- 客运:根据大运推算出的动态五行变化,每年不同。
-
六气
- 定义:指风、寒、暑(火)、湿、燥、火六种气候要素,与三阴三阳(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对应。
- 分类:
- 主气:固定分为六阶段(每阶段约60天),顺序为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
- 客气:根据地支推算的流动气候,如子午年少阴君火司天、太阳寒水在泉。
三、理论基础
- 干支系统:以天干定五运,地支定六气,结合五行生克关系(如“司天之气克主气则灾”)分析气候与疾病的关联。
- 时间划分:一年分为六气(每气约60天)或五运(每运约73天),例如:
大寒至春分为初之气(厥阴风木),小雪至大寒为终之气(太阳寒水)。
四、应用与意义
- 疾病预测:通过气候周期性变化预判流行病趋势,如寒湿年份易发呼吸道疾病。
- 中医诊疗:指导“因时制宜”的养生和用药,例如燥金司天时需润肺。
- 文化影响:融合天文、历法、物候等多学科知识,是古代医学气象学的典范。
五、示例公式
五运六气的干支推算规则:
- 五运: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
- 六气:子午少阴君火,丑未太阴湿土,寅申少阳相火,卯酉阳明燥金,辰戌太阳寒水,巳亥厥阴风木。
如需更深入的干支推演方法或实际案例分析,可参考《黄帝内经》或权威中医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五运六气》的意思
《五运六气》是一个历法术语,指的是古代中国人根据天文、地理和气象观察所得到的一种描绘时间和气候变化的理论。它包括五运和六气两个部分。
拆分部首和笔画
《五运六气》这个词的拆分部首为“言”和“气”,它们的笔画分别是7画和4画。
来源
《五运六气》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天官书》中,是汉朝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本历史著作。
繁体
《五运六气》的繁体字是「五運六氣」。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五运六气》的古汉字写法为「五運六氣」。
例句
1. 《五运六气》的理论在古代中国对农业生产和天文预测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2. 《五运六气》是古代中国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总结。
组词
1. 运气:指运行的气候和气氛。
2. 六运:指六个周期性运行的阶段。
近义词
1. 天时地利人和。
2. 周易。
反义词
1. 无常。
2. 不循环。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