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丝品竹的意思、调丝品竹的详细解释
调丝品竹的解释
吹弹乐器。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假骏》:“自家 鲍四娘 ,调丝品竹,蚤谢同心;挟筴追锋,还推老手。”
词语分解
- 调丝的解释 弹奏弦乐器。《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吟诗作赋,琴棋书画,品竹调丝,无所不通。”
- 品竹的解释 .评竹。 明 杨慎 《提学陈西渔品士亭歌》:“君侯品士如品竹,品士亭皋森种玉。”.吹奏管乐器。《秦併六国平话》卷上:“调弦成合格新声,品竹作出尘雅韵。”
网络扩展解释
“调丝品竹”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及用法说明:
基本释义
指吹奏、弹拨管弦乐器,形容演奏音乐或精通乐器的技艺。其核心含义与音乐演奏相关,多用于文学或艺术语境。
出处与例句
- 出处:明代汤显祖《紫箫记·假骏》中首次出现,原文为:“自家鲍四娘,调丝品竹,蚤谢同心;挟策追锋,还推老手。”。
- 例句:冯梦龙《醒世恒言》中也有使用:“调丝品竹,按板而歌。”。
语言特征
- 发音:tiáo sī pǐn zhú(注音:ㄊㄧㄠˊ ㄙ ㄆㄧㄣˇ ㄓㄨˊ)。
- 结构:联合式成语,由“调丝”和“品竹”两部分组成,分别代指弹奏弦乐器和吹奏管乐器。
-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多用于描述技艺或场景,不含褒贬倾向。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调弦品竹、调丝弄竹、品竹调丝(泛指同类音乐活动)。
-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但可结合语境与“五音不全”等对比。
用法提示
- 语法功能:常作谓语、宾语或定语,如“调丝品竹的技艺”或“精通调丝品竹”。
- 适用场景:多用于文学描写或历史语境,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来源网页(如沪江词典、汉典等)。
网络扩展解释二
调丝品竹
《调丝品竹》是一个成语,意为调节心情、品味清雅。它由“调丝”和“品竹”两个词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调(调音):拆分为走字头才矛,总计20画。
丝:拆分为细丢,总计6画。
品:拆分为口真十,总计9画。
竹:拆分为立竹,总计6画。
来源:
《调丝品竹》源自《诗经·小雅·品》篇,原文为“调丝品竹,宛丘之宫。”意为用美好的竹子做乐器调弦,用来品味高雅音乐。在后来的用法中,逐渐扩展为调节心情、寻求宁静。
繁体:
调絲品竹
古时候汉字写法:
乂引冂二斤爪 卜山义大之子丝儿文文
例句:
他每天晚上都会在花园中调丝品竹,以此来放松自己。
组词:
调音、调节、品味、清雅
近义词:
调理心情、优雅品味
反义词:
烦躁、粗俗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