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祭祀用的牲品和美酒。 唐 白行简 《李娃传》:“﹝生﹞乃质衣於肆,以备牢醴,与 娃 同謁祠宇而祷祝焉。”《剪灯新话·牡丹灯记》:“荐以功德,祭以牢醴,庶获痊可,否则不起矣。”
“牢醴”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与祭祀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牢醴”指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牲品(牲畜)和美酒。其中:
该词在古籍中多次出现,例如:
需注意的是,个别资料(如)提到“牢醴”作为成语表示“言辞切中要害”,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典籍或主流词典,可能是对词义的引申或误读,建议结合具体语境谨慎参考。
“牢醴”的核心含义始终围绕祭祀礼仪中的供品,反映了古代礼制中对祭品的重视。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太平广记》《汉语大词典》等文献。
《牢醴》是一个汉字词,通常用来形容食物鲜美可口。它的意思是一种醇香可口的味道。
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牛(牜)和酉。它包含总共15个笔画。
《牢醴》最早见于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饮马长城窟,卷甲天山路。牢醴绿珠泉,阡陌罗浮梦。空馆不可住,白发生心病。”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牢醴》这个词形象地描绘了一种美味与幸福的感觉。
《牢醴》的繁体字为《牢酥》。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牢醴》的古代写法为:
牢:困于牛羊之间。
醴:用刀划麦的正音。
1. 这道菜真是牢醴美味,令人回味无穷。
2. 这家餐厅的招牌菜非常牢醴,每个人都赞不绝口。
1. 醴浊:形容酒精浊度高,味道浓烈。
2. 牢固:指坚固、稳定。
3. 醴泉:指清甜的泉水。
1. 鲜美:形容食物口感好,味道美味。
2. 美味:形容食物味道鲜美、可口。
1. 难吃:形容食物不好吃,味道不佳。
2. 淡泊:形容食物味道清淡、不浓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