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风格的意思、风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风格的解释

(1) [style]

(2) 气度;作风

(3) 某一时期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

具有19世纪后期建筑风格的房子

详细解释

(1).风度;品格。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 膺 风格秀整,高自标特,欲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北史·张亮传》:“然少风格,好财利,久在左右,不能廉洁。” 五代 齐己 《还黄平素秀才卷》诗:“如君好风格,自可继前贤。”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少卿杜士全授中宪大夫赞治尹妻施氏加封恭人制》:“妇人之相助其夫也,同于宾友;人主之省视其臣也,近于户庭。风格有不美,而天下有不治矣乎?” 徐迟 《井冈山记》:“但他讲了一个伟大的心灵,伟大的人格,极为平凡的事迹,崇高的风格。”

(2).气度;气魄。《晋书·和峤传》:“ 嶠 少有风格,慕舅 夏侯玄 之为人,厚自崇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鉴虚 为僧,颇有风格,而出入内道场,卖弄权势,杖杀于 京兆府 。”

(3).丰采;风韵。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韦氏 ﹞即兵部之姨妹也。余虽不及见,每闻长属説其风格容仪,真神仙也。” 宋 范成大 《次韵王正之提刑大卿病中见寄之韵正之得请归四明并以饯行》:“名卿绪前辈,风格如玉山。”《花月痕》第七回:“﹝ 曼云 ﹞风格虽不及 梧仙 ,而风鬟露鬢,妙丽天然。”

(4).指作家或艺术家在创作成果中所表现出的格调特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及 陆机 断议,亦有锋颖,而腴辞弗翦,颇累文骨,亦各有美,风格存焉。” 宋 司马光 《虞部郎中李君墓志铭》:“君喜为诗,有前人风格。”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 金陵 有二诗人:一 蔡芷衫 ,一 燕山南 。 蔡 专主风格浑古, 燕 专尚心思雕刻。” 秦牧 《艺海拾贝·鲜花百态和艺术风格》:“一个作家的生活道路、思想、感情、个性、选择的题材、运用文学语言的习惯和特色、生活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深度……这一切总汇起来构成他的风格。”

(5).泛指事物的特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仙》:“﹝ 陈九 ﹞居数日,容益光泽,言论多风格。” 老舍 《樱海集·牺牲》:“他的话老有这么种别致的风格,使人没法答碴儿。” 叶圣陶 《火灾·归宿》:“那些房屋与蜂房式的店铺或厂屋全然两样,有各异的风格和结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风格是汉语中用于描述事物独特表现形态的核心概念。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定义,风格指"艺术作品或创作中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同时可延伸至"人的作风、气度或事物的特征"(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编辑部)。

从具体应用层面分析,该词包含以下五层内涵:

  1. 艺术表现特质 在文学、绘画等领域,风格体现创作者通过题材选择、语言运用等形成的辨识度。例如中国书法中的"颜筋柳骨"便指颜真卿与柳公权截然不同的笔法体系(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艺术百科全书》)。

  2. 时代文化烙印 特定历史阶段会形成共性表达方式,如唐诗的格律严谨与宋词的婉约豪放之分野,反映着不同朝代的文化特质(来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3. 个体特征显现 《文心雕龙》强调"各师成心,其异如面",指作者的生活阅历、审美取向会渗透到作品中形成独特印记(来源:中华书局《文心雕龙译注》)。

  4. 形式系统规范 建筑学领域将风格细化为结构形制、装饰元素等可辨识的系统,如中国传统建筑的飞檐斗拱构成独特东方美学范式(来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古建营造法式》)。

  5. 品鉴评价维度 在文艺批评中,风格常作为衡量作品价值的核心指标,南朝谢赫《古画品录》确立的"六法论"就将"气韵生动"列为首要标准(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美学史大纲》)。

网络扩展解释

“风格”一词在不同语境下含义丰富,主要涵盖艺术、文学、行为等多个领域,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1. 气度与品格
    指人的风度、气魄或行事作风。例如,晋代袁宏《后汉纪》中描述“膺风格秀整”,即强调人物品格的卓越与气度的不凡。

  2. 艺术与创作特色
    在艺术领域,风格指作品呈现的独特面貌,反映艺术家或时代的审美特性。例如,19世纪建筑风格体现了特定时期的艺术形式。


二、艺术领域中的风格

  1. 核心特征
    风格是艺术作品的综合表现,具有稳定性和内在性,不同于表面的技巧或题材。它既体现艺术家个性(如达·芬奇的深沉、米开朗基罗的雄强),也反映时代、民族等客观因素。

  2. 形成因素

    • 主观:艺术家的生活经历、审美理想等塑造创作个性。法国作家布丰提出“风格即其人”,强调个人特质对风格的决定性作用。
    • 客观:时代背景、社会思潮等影响整体艺术倾向。例如,汉代艺术的简朴与唐代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

三、文学领域中的风格

  1. 文风与格调
    文学风格通过语言、结构等体现作者的独特表达。如司马光评价李君的诗“有前人风格”,即指其继承了传统文风。

  2. 多样性与统一性
    同一作家可能有多种风格(如苏轼豪放与婉约并存),但整体仍保留核心特色;不同时代则形成典型流派,如汉赋的铺陈与宋词的含蓄。


四、日常与行为中的风格

指个人或群体在行为、打扮等方面的独特表现。例如,“行事风格”可形容某人果断或谨慎的作风,“穿搭风格”则涉及审美选择。


风格的本质是独特性与普遍性的统一:既体现个体或作品的鲜明特征,又受时代、文化等宏观因素制约。理解风格需结合主客观背景,分析其内在审美与外在表现的关系。

别人正在浏览...

鏖糟宾客如云不见舆薪搭帮道人头掉抢抵官洞獠访求防水费手逢颠風清月朗風讓日锋焰该举各司其职观阙官音顾拂贵业故宅鹤经环运回盼火畜祸罚街溜子饥黎经销矜奢九还苦鬭匮餧路脚緑暗红稀媒互人迷回宁昌扭腰撒胯盘空窃势拥权青蒻侵陵屈産瑞相辱没三朋四友韶颜稚齿身个省风失制诵德随乡入乡膛子温慈无体笑哂葈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