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无德而称的意思、无德而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无德而称的解释

(1).无何恩德可以称道。《论语·季氏》:“ 齐景公 有马千駟,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2).谓德高不可言状。《后汉书·黄宪传论》:“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玼吝。将以道周性全,无德而称乎?” 李贤 注:“道周备,性全一。无德而称,言其德大无能名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无德而称”是一个汉语成语,本义指没有实际的德行值得被称颂,后引申为因德行过于崇高或行事超越常规,以至于难以用言语准确形容。该词出自《论语·泰伯》,原文为:“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其中“无得而称”即“无德而称”的早期表述,强调泰伯让位的高尚行为超乎常人认知,使百姓找不到合适的言辞来赞美。

从字词结构分析:“无”表示否定,“德”指品德或行为,“而”是连词表转折,“称”意为称赞、描述。四字组合形成递进式否定,既包含对表面德行的否定,又暗含对深层境界的肯定。例如《汉语大词典》解释为“谓德高不可言状”,突显其矛盾修辞的特点——通过否定形式传递极致褒扬的语义。

该成语在历史演变中出现词义偏移现象。先秦时期多用于赞美圣贤(如《论语》中的周文王),汉代以后逐渐衍生出批评含义,指代缺乏值得称道的行为。这种双重语义使其成为汉语中少见的“反义同形”案例,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现代使用中更侧重其原始褒义,常见于评价历史人物或重大贡献者,例如:“这位科学家鞠躬尽瘁,其奉献精神可谓无德而称。”

网络扩展解释

“无德而称”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核心释义

  1. 无恩德可称道
    指人或事物缺乏值得赞扬的德行。
    出处:《论语·季氏》记载,齐景公虽拥有千匹骏马,但去世时百姓“无德而称”,即因他缺乏惠民之德,无人称颂。

  2. 德高不可言状
    形容品德极高,难以用语言描述。
    出处:《后汉书·黄宪传论》评价黄宪“道周性全,无德而称”,意指其德行广博深远,超越了世俗定义。

二、使用场景

三、注意区分

两种含义看似矛盾,实则取决于描述对象:
① 若对象德行平庸或缺失,取“无恩德可称”;
② 若对象德行超凡脱俗,则取“德高不可言”。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


参考来源:综合《论语》《后汉书》原典及权威词典释义(详见、2、5、6)。

别人正在浏览...

闇魄剥牀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嘲慢成仿吾乘路出航次货悼耄镫王地理学发号酦酵逢世丰席浮思告庙宫神狗吠非主海猴儿衡鉴虹桥花椒欢动皇嗣疆冶假倩屐齿经络刻足适屦俍倡灵蔡零雨刘陆隆窑橹罟子率正明镜脑子驽怯屏伏取别让先柔奴如痴如狂三相少妪神闲气静石涧诗礼传家市门守奈霜露之辰澹台统元历土老肥王之涣卧处吴承恩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