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告庙的意思、告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告庙的解释

古代天子或诸侯出巡或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称“告庙”。《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於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 汉 班固 《白6*虎通·巡狩》:“王者出,必告庙何?孝子出辞反面,事死如事生。”《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庄宗 受(三矢)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大将受命》:“《唐志》云:大将出军征讨,皆告庙受鉞,辞 齐太公 庙讫,不宿於家。”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 李建泰 出师西征,我家特奉朝命,以太牢告庙,此时何等烜赫。”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告庙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告庙”是古代中国与祭祀相关的重要礼仪,主要分为官方礼仪和民间习俗两类,具体解释如下:

一、官方礼仪中的“告庙”

  1. 定义与功能
    指天子或诸侯在出巡、征伐等重大事件前,需向祖庙禀告,祈求祖先庇佑的仪式。此礼源于周代,是宗法制度的核心体现。例如《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凡公行,告于宗庙”,强调诸侯出行前必须祭告祖庙。

  2. 仪式内容
    包括献祭、祝祷、奏乐等环节,结束后需“饮至”(庆功宴)和“策勋”(记录功绩)。如《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提到后唐庄宗以三矢告庙,象征继承先王遗志。


二、民间丧俗中的“告庙”

  1. 含义与形式
    在丧事中指向祖宗禀告亲人去世,并为其“请位”(请求列入祖先序列)。传统做法是移棺至祖庙前祭告(称“动柩朝祖”),后简化为在家中设灵位禀告。

  2. 仪式用语
    通常由主祭者诵读固定套语,如:“不孝子孙某某,罪孽深重,祸延先考(妣)……今奉灵柩,诣庙告祭。”旨在沟通阴阳,祈求祖先接纳亡者。


三、历史演变

早期“告庙”为贵族专属礼仪,后随礼制下移,明清时期逐渐演变为民间广泛采用的丧葬习俗。两种形态虽场景不同,但核心均为通过祭祀实现人与祖先的联结,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传统观念。

网络扩展解释二

告庙(gào miào)这个词的意思是向神庙中的神明告知祈祷或表示敬意。拆分部首是告(gào)和庙(miào),其中告的部首是口,庙的部首是广。告庙的笔画数是11画,其中告的笔画数是7画,庙的笔画数是4画。 《告庙》一词源于古代的宗教活动,人们在神庙中做礼拜或者祈祷时,会向神明表达自己的请求或者敬意。在古代,人们常常选择在特定的日期或者某些大事之前,前往神庙告庙,希望能够得到保佑和神明的庇护。 在繁体字中,告庙的写法保持不变,依然是「告庙」。 在古代,告庙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例如,西周时期的金文中,「告庙」可以写作「告廟」,廟是对庙的古称。另外,也有一些古籍中将「庙」写作「庿」,但这种写法较为罕见。 以下是一些关于告庙的例句: 1. 他每年都会去告庙,祈求家人平安健康。 2. 在春节期间,很多人都会告庙来祈求新的一年能够顺利、平安。 一些与告庙相关的组词包括庙门、庙宇、告土、告祖等。近义词可以是祭拜、祈祷。反义词可能是冒犯、无视等。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