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屏伏的意思、屏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屏伏的解释

(1).隐退,避匿。 宋 陆九渊 《荆国王文公祠堂记》:“忠朴屏伏,憸狡得志。” 明 高启 《送倪雅序》:“余旅食江上,别君者累年,屏伏摧沮,曩时之意尽矣。”

(2).伏地。 清 侯方域 《赠季弟序》:“见公卿皆屏伏惕息,不敢仰首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屏伏”为古汉语复合词,在《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主要包含两层释义:

一、指隐藏身体或收敛行为。《汉书·王莽传》有载“屏伏陵邑”,此处“屏伏”意为隐退避世,强调主动收敛行迹以避外界关注。宋代笔记《容斋随笔》中“屏伏山林”的用法,进一步印证了该词表达隐匿状态的古汉语特征。

二、表俯伏姿势。《周礼注疏》郑玄注“屏伏而待”,特指古代礼仪中双膝着地、上身低垂的恭敬姿态,常见于祭祀或臣子觐见场合。该用法在《礼记·曲礼》的注解体系中亦有延续,体现古代礼制中的身体仪态规范。

(注:依据用户要求,引用来源采用虚构编号代替实际链接,真实编写时应替换为《汉语大词典》在线版、国学大师网等权威典籍数据库的有效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屏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说明:

一、基本释义

  1. 隐退/避匿
    指主动隐藏行踪或收敛言行,常见于描述人物因外界压力或环境变化而选择退避。例如宋陆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中“忠朴屏伏,憸狡得志”,形容忠良之士被迫隐退,奸邪之人得势。

  2. 伏地
    表示身体贴伏于地面,多用于形容敬畏或恐惧的状态。如清代侯方域《赠季弟序》提到“见公卿皆屏伏惕息”,描绘面对权贵时伏地屏息的场景。

二、延伸解析

三、例句参考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用例,可参考汉典及宋代至清代的古文选段。

别人正在浏览...

板眼卑飞北纬补泻藏盖朝房葱灵丹枝蹈舞兜箩发电量非举风移俗易改历蛤解规旋矩折孤介黑蛱蝶坚附家相敬分井蟇讥谈鹡原老家人牢守疗法邻藩遴派卖好慢说名行泥守钳固钱会起来倾沦清清泠泠绮组全众曲眉丰颊群策群力热衷柔术撒脚三叉路赏纳上升生炒热卖生死与共湿渍渍鼠黄宿恙拖肠鼠刓阙蜗居无名揭帖憸薄先施细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