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屐齿的意思、屐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屐齿的解释

(1).屐底的齿。《晋书·王述传》:“鸡子圆转不止,便下牀以屐齿踏之,又不得。” 唐 独孤及 《山中春思》诗:“花落没屐齿,风动羣不香。” 宋 司马光 《和范景仁谢寄西游行记》之二:“缘苔躡蔓知多少,千里归来屐齿苍。” 清 赵翼 《哭王述庵侍郎》诗:“ 蒲褐山房 緑树阴,中有两人屐齿迹。”

(2).指足迹;游踪。 宋 张孝祥 《水龙吟·过浯溪》词:“漫郎宅里,中兴碑下,应留屐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国初 常熟 多画师。有 黄鼎 者,足跡半天下……故所作多离奇俶诡,为古人屐齿所不到。”

(3).指履声,脚步声。 明 王世贞 《曾太学携酒见访作》诗:“花宫寂无事,屐齿破高眠。” 清 吴伟业 《九峰草堂歌》:“屐齿俄闻到 茂先 ,一坐倾靡再张饮。”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屐齿”是汉语词汇,读音为jī chǐ,主要有以下含义:

  1. 木屐底部的齿状结构
    指古代木屐底部凸起的齿状部分,用于防滑或增加稳定性。例如《世说新语》记载:“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唐代白居易《野行》中也有“沙干屐齿轻”的描述。

  2. 足迹或游踪
    引申为行走留下的痕迹或游历的踪迹。如宋代叶绍翁《游园不值》中“应怜屐齿印苍苔”,即以屐齿印比喻访客的足迹。

  3. 脚步声或履声
    因木屐行走时与地面接触发出声响,故也代指脚步声。明代王世贞《曾太学携酒见访作》有“屐齿破高眠”之句,即用此意。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搜狗百科等权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屐齿

屐齿是一个汉字词汇,由两个部首组成:屐(jī)和齿(chǐ)。屐的意思是木制鞋,齿的意思是牙齿。因为古代一种叫屐的木鞋上有齿状的鞋底,所以才有了这个词。

屐的拆分部首是尸,齿的拆分部首是齿。尸表示人的尸体,齿表示牙齿。根据拆分的部首和笔画数,屐齿的总笔画是11个。

屐齿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时候,有一种叫屐的鞋子,它的鞋底上有好几排钉子,形状像牙齿。后来,人们就把这种鞋底形状称作屐齿。

在繁体字中,屐齿的写法不同。屐用「蹺」字代替,齿用「齒」字代替,所以繁体字的屐齿写作「蹺齒」。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屐齿的写法也有所不同。屐的古代写法是「居」加上「几」,齿的古代写法是「厂」加上「也」。所以古代写法中的屐齿是「居几厂也」。

下面是一些关于屐齿的例句:

1. 这双屐齿的木鞋可以增加行走时的摩擦力。

2. 她穿着一双金色屐齿,显得格外别致。

3. 他们在古代的戏剧中经常使用屐齿来表演特定的角色。

屐齿与其他词汇的组词情况比较少见。但可以根据上下文的需要进行组词,比如「屐齿鞋」表示带有齿状鞋底的鞋子。

屐齿的近义词是「鞋齿」,意思相似。反义词目前没有常用的词汇与之对应。

别人正在浏览...

白蔑艇板画迸奔産殖赤壁赋摧刚为柔大宇殜殜迭为宾主丁害堵缝肚喃扼吭二十进制凡弱凡医風度翩翩粉齑缟带光棍不吃眼前亏股肱轨宪过脉古生物姑钟花露花镊灰飞冲素荐陈疆郊矫国革俗节简藉令金戈铁马兢兢翼翼蕨拳蝌蚪书肯堂吏习緑玉枝髦蔽磨蝎宫牛之一毛愆阙清铎全日制仁声儒巾生米做成熟饭生辟生忔察深尅失散碎芳讬财为善问诸水滨吴钱小辫儿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