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王之涣的意思、王之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王之涣的解释

王之涣(688-742) : 唐代诗人。字季fd7d,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治今山西新绛)。曾任衡水主簿、文安县尉。诗作善写边塞风光。存诗六首,以《凉州词》、《登鹳雀楼》为著名。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淩,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居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以下从生平、创作特点及代表作品三方面综合解析:

一、生平概览

  1. 家世背景
    出身太原王氏名门,五世祖王隆之曾任后魏绛州刺史,家族因此迁居绛州。虽世代为官,但职位多为县令、主簿等地方小官。

  2. 性格与仕途

    • 少年时豪侠放荡,喜击剑悲歌;中年后潜心诗文,与高适、王昌龄等诗人交游唱和。
    • 以门荫入仕,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遭诬陷辞官闲居15年,晚年复任文安县尉,为官清廉,卒于任上。

二、诗歌创作特点

  1. 题材与风格
    以边塞诗闻名,作品气势雄浑,意境开阔,兼具浪漫主义色彩。善用简练语言描绘壮丽景象,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仅七字即勾勒出塞外苍茫。

  2. 文学地位
    虽仅存6首诗,却被誉为“绝句之最”。《登鹳雀楼》《凉州词》被推为盛唐五言诗巅峰,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三、代表作品解析

  1.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登高所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寓哲理于景象,展现积极进取的盛唐气象。

  2. 《凉州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羌笛哀怨暗喻边关戍卒的孤寂,含蓄深沉,被明代文人推为唐代绝句之首。


王之涣的诗歌以精炼语言和恢弘意境著称,虽存世作品稀少,却凭《登鹳雀楼》《凉州词》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其生平与创作共同折射出盛唐文人特有的豪迈与深挚。

网络扩展解释二

《王之涣》的意思

《王之涣》是一个人名,用于称呼王之涣这个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王之涣》中的“王”的部首是“王”,总共有4画;“之”的部首是“一”,总共有1画;“涣”的部首是“氵”,总共有3画。

来源

《王之涣》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中国文学作品中,是一首唐代的诗人王之涣的名字。这首诗题为《登鹳雀楼》。

繁体

《王之涣》在繁体中的写法还是《王之涣》。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古代的汉字写法,王之涣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在现代汉字的标准写法中,我无法提供古时候的具体写法。

例句

王之涣是唐代一位著名的诗人。

组词

王朝、涣散、涣然、朝王

近义词

无。

反义词

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