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礼传家的意思、诗礼传家的详细解释
诗礼传家的解释
谓以儒家经典及其道德规范世代相传。 元 柯丹丘 《荆钗记·会讲》:“诗礼传家忝儒裔,先君不幸早倾逝。” 茅盾 《子夜》八:“你, 冯大爷 ,是有面子的地主,诗礼传家,怎么听了 老何 的一篇混账话,就居然中心摇摇起来了呢?”
词语分解
- 诗礼的解释 ∶《诗经》和《礼经》,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的书 ∶旧时常用来称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诗礼之家详细解释指《诗经》和《三礼》。泛指儒家经典。《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唐 王建 《送于丹移家
- 传家的解释 .传家事于子孙。《后汉书·郑玄传》:“入此岁来,已七十矣。宿素衰落,仍有失误,案之礼典,便合传家。” 李贤 注:“传家谓家事任子孙也。《曲礼》曰:‘七十老而传。’”.传给子孙或子孙世代相传。 宋 苏
网络扩展解释
“诗礼传家”是一个汉语成语,指以儒家经典及其道德规范世代相传,强调家族通过研习《诗经》《礼记》等典籍,传承文化修养与礼仪传统。以下是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 儒家传承:以《诗经》(代表文学修养)和《礼记》(代表礼仪规范)为核心,代代研习儒家经典,恪守伦理道德。
- 家族教育:体现古代家族对文化教育的重视,通过诗书礼仪培养后代,维系家风。
出处与用法
- 最早记载:出自元代柯丹丘的戏曲《荆钗记》:“诗礼传家忝儒裔,先君不幸早倾逝。”。
- 语法结构:紧缩式成语,多作宾语或定语,用于书面语境。
- 应用场景:常见于描述书香门第、注重礼教的家族,如古典小说中“冯大爷,是有面子的地主,诗礼传家……”(茅盾《子夜》引用)。
文化背景
- 孔子思想渊源:源自《论语·季氏》中孔子对儿子的教导:“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 社会意义:反映了古代士族阶层通过文化传承巩固社会地位,并以此作为家族荣耀的标志。
近义与延伸
- 近义词:书香门第、耕读传家。
- 现代意义:引申为对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的重视,倡导以文化修养塑造人格。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荆钗记》《子夜》等作品,或查阅汉典、诗词名句网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诗礼传家是什么意思?
《诗礼传家》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诗歌和礼仪可以代代相传,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诗和礼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家族、祖先的传承,代代相传。
拆分部首和笔画
《诗礼传家》这个词的拆分部首为“讠”、“示”、“传”、“宀”,由12个笔画组成。
来源和繁体
《诗礼传家》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史记·礼记》中,用来形容诗歌和礼仪的重要性,对于社会的影响和文化的传承。繁体字为「詩禮傳家」。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诗礼传家的汉字写法可能是不同的。在古文字典《说文解字》中,「诗」字采用“十”字旁,「礼」字采用“示”字旁,「传」字采用“人”字旁,「家」字采用“宀”字旁。
例句
1. 他们注重家风教育,一代代地将诗礼传家。
2. 家族里的诗礼传家,让我们感受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组词
诗人、传统、家风、文化、文艺、家训等。
近义词
家学渊源、家族文化传承。
反义词
文化断层、失传、蜕化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