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剥牀的意思、剥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剥牀的解释

语出《易·剥》:“剥牀以足,以灭下也。” 陈梦雷 浅述:“侵灭正道,自下而上也。”又:“剥牀以肤,切近灾也。” 陈梦雷 浅述:“阴祸已迫其身也。”后用“剥牀”称残害忠良或迫身之祸。 明 邵璨 《香囊记·赏雪》:“我和你虽隐居无预,恐有剥牀之灾,未免忧葵之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五两鹿皮,或买剥牀之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剥牀(bō chuáng)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源自《周易·剥卦》,本义指床体被侵蚀剥落,后引申为灾祸或损害逐渐逼近人身,比喻祸患由外及内、由远及近的渐进过程。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字义溯源

    “剥”本义为剥离、削落(《说文解字》:“剥,裂也”);“牀”即“床”,古代卧具。二字组合后,字面指床体遭受侵蚀剥损,在《周易》卦象中喻指事物由表及里的衰败过程。如《周易·剥卦》爻辞“剥床以足”“剥床以辨”,以床足至床板逐渐剥蚀,象征祸患从根基向上蔓延的危机。

  2. 哲学引申

    在易学体系中,“剥牀”代表阴消阳长的卦象,暗示小人侵凌君子、衰败取代兴盛的趋势。王弼注《周易》强调:“剥牀,剥道渐长……祸害将及于人身”,孔颖达《周易正义》进一步阐释:“床为人所安处,剥床是灾祸逼近之兆”,凸显其警示意义。

  3. 文化隐喻

    后世文献将“剥牀”扩展为对政治或社会危机的隐喻。如宋代朱熹《周易本义》称:“剥牀之象,喻权势根基被蚀,危在旦夕”;明清文人笔记亦用“剥牀之祸”形容积弊引发的系统性崩塌。

  4. 现代释义

    《汉语大词典》定义为:“剥蚀床体,比喻灾害及人”,强调其“渐进性危害”的核心特征。该词今虽罕用,但作为成语典故,仍保留在传统文化研究及古籍注释中。


参考文献

  1. 《周易·剥卦》,中华书局点校本,2011年。
  2. [魏]王弼注、[唐]孔颖达疏《周易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3. [宋]朱熹《周易本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4.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网络扩展解释

“剥牀”是一个源自《易经》的词汇,其含义随历史演变有所扩展,具体可从以下两个层面理解:

  1. 《易经》卦象中的原始含义
    在《易经》剥卦(第二十三卦)的爻辞中,“剥牀”指床体被逐渐剥蚀的过程,象征灾祸从底层开始蔓延。例如:

    • 初六爻辞:“剥牀以足”,意为床脚被侵蚀,预示根基动摇,需警惕底层隐患。
    • 六四爻辞:“剥牀以肤”,表示灾祸已迫近自身,强调危机的临近性。
      这种解释以自然现象喻示社会或个人的衰败,常用于政治或道德层面的警示。
  2. 后世引申的文学化含义
    明清时期,“剥牀”被赋予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如:

    • 指代残害忠良或迫近的灾祸(如明代邵璨《香囊记》中的“恐有剥牀之灾”);
    • 清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以此比喻因贪欲招致的痛苦。

需注意,部分现代解释(如“贪图享受不劳动”)可能为衍生义或误读,建议结合古籍原文理解其核心含义。若需深入考证,可参考《周易》原文及陈梦雷的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哀恻敖倪摆搠彩杖残伐常性摛藻楚腻出其不意初晰打唿哨黨塾盗夥达遂底宁独吉翻囤耕垄耕畲归处鰗鮧渐涂郊干脚花街面儿上晶灵金鸾金石乐继嗣霁威鐻鍝开物成务揆度栏榥嗹马领率蔫头耷脑齧雪攀引乔峰峭劲怯疾劝讽商决山龟沙鸥翔集神农深识神形水粒送任所图不轨蓑翁頽侵外壤文艺家下颚逍遥自得瑕摘吸风饮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