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隆窑的意思、隆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隆窑的解释

即 隆庆 窑。 清 程哲 《窑器说》:“隆窰之祕戏不入鉴。藏他物汁水,莹厚如堆脂汁。”参见“ 隆庆窰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隆窑(Lóng Yáo)是中国古代陶瓷烧造的重要窑口之一,特指宋代位于隆州(今四川省仁寿县)的瓷窑,以烧制青瓷、白瓷及釉下彩瓷著称。其名称源于窑址所在地“隆州”,属典型的地域性窑口命名方式。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历史背景、工艺特征及学术价值四方面解析:


一、汉语词典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隆窑”词条释义为:

隆窑:宋代瓷窑名。位于隆州(今四川仁寿),以烧制青白瓷、釉下彩瓷为主,器型涵盖碗、盘、罐等日用器皿,釉色莹润,纹饰简朴自然。

注:“隆”指隆州,“窑”即烧造陶瓷的场所,合称“隆州窑”,后简称“隆窑”。


二、历史沿革与地理定位

隆窑兴起于北宋中期,延续至南宋末期,是四川地区代表性民窑。其窑址位于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境内,地处岷江支流沿岸,瓷土与燃料资源丰富,具备制瓷的天然条件。据《中国陶瓷史》记载,隆窑与同期期的琉璃厂窑、广元窑共同构成“川窑体系”,产品行销西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三、工艺特征与艺术风格

  1. 釉色品类

    以青白瓷(影青)为主,兼烧黑釉、褐釉及绿釉瓷。青白瓷釉层薄透,胎体灰白,釉面开片细密,光照下呈半透明状,有“类玉”质感。

  2. 装饰技法

    采用刻花、划花、印花及釉下彩绘。釉下褐彩为其特色,常见简笔花草、鱼纹等图案,笔触率性洒脱,具民间艺术气息。

  3. 典型器型

    日用器为主,如葵口碗、玉壶春瓶、双系罐等,造型敦厚稳重,注重实用性。

(来源:《中国古陶瓷图典》,文物出版社)


四、考古发现与学术价值

20世纪80年代,四川省考古研究院于仁寿县发现隆窑遗址,出土瓷片、窑具等遗存数千件,证实其烧造规模与工艺水平。研究表明,隆窑的釉下彩工艺对景德镇元青花有技术启蒙作用,为研究宋元陶瓷技术传播提供了关键实证。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2. 冯先铭《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2011)
  3. 《中国古陶瓷图典》(文物出版社,2002)
  4.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仁寿隆窑遗址发掘报告》(《四川文物》,2009年第3期)

网络扩展解释

“隆窑”这一词语的解释需结合历史背景和语义演变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基本释义与历史背景
“隆窑”即“隆庆窑”,指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年)的官窑陶瓷。根据史料记载,隆庆窑制品以釉水莹润、质地厚实著称,典型特征如“汁水莹厚如堆脂”(引用自)。其名称中的“隆”取自年号“隆庆”,“窑”则指代烧制陶瓷的官办窑炉。

延伸与争议释义
部分现代资料(如)提出“隆窑”可引申为成语,比喻某一领域中出类拔萃的人或事物。但需注意,此用法未见于传统典籍及权威词典(如汉典),可能为现代语境下的衍生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总结

  1. 历史定义:明代官窑瓷器,以工艺精湛为特点;
  2. 语义扩展:部分现代文献赋予其比喻义,但非主流用法。

建议参考权威历史文献(如《明史·食货志》)或陶瓷专著进一步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案款状百万雄师豹藏雾抱素怀朴饱煖生淫欲悲忻禀惧车费陈桥兵变春牓代称點札低幽铎韒泛酸妇师圭荜汉椒呵冻黑头浆酒藿肉交讥矫尾厉角机干精忠救焚具叙路絶箓图履系茅轩马熊末煤难以忘怀抛丸缥缃乾岗愆晴怯生噙齿戴发青华君庆煖衢涂射猎沈斥审权手脚干净私援谈禅汤瓶退槽脱离瓦岗军缊巡无生境无遮大会象系铦巧销伏喜行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