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飞蓬的意思、飞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飞蓬的解释

(1).指枯后根断遇风飞旋的蓬草。《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商君书·禁使》:“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三五:“游子如飞蓬,佳人旷千里。”

(2).比喻轻微的事物。《管子·形势》:“飞蓬之问,不在所宾。” 许维遹 案:“飞蓬,言其轻微也。‘问’应作‘间’,‘间’与‘諫’通。諫而不听者谓之轻微之諫。”

(3).比喻蓬乱的头发。 晋 左思 《白发赋》:“髮乃辞尽,誓以固穷。昔临玉颜,今从飞蓬。” 明 陆采 《明珠记·会内》:“孤身何幸脱樊笼,两鬢飞蓬,半世漂蓬。” 清 唐孙华 《夏重谈金陵旧事》诗:“復有故宫妃,飞蓬乱双髲。”

(4).比喻行踪飘泊不定。《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嗟飞蓬之日永,恨流梗之无还。” 唐 李白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飞蓬是汉语中兼具植物特性与文学意象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字面释义与植物特征

飞蓬指菊科飞蓬属(Erigeron)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特征包括:

  1. 形态:茎直立,高30–100厘米,被硬毛;叶互生,披针形,边缘具锯齿或不规则分裂。
  2. 花果:头状花序多数,呈伞房状排列,舌状花白色或淡紫色,管状花黄色;瘦果扁,冠毛两层,易随风飘散。
  3. 生态习性:常见于荒地、路边,生命力强,种子借风力传播,故称“飞蓬”。

二、文学意象与象征意义

在古典文学中,“飞蓬”被赋予深层文化内涵:

  1. 漂泊无定

    《诗经·卫风·伯兮》首提“自伯之东,首如飞蓬”,以飞蓬喻乱发,引申为游子、征夫漂泊无依的状态。后世如李白“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延续此意象。

  2. 人生无常

    曹植《杂诗》叹“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借飞蓬的随风飘荡暗喻命运浮沉,成为诗人感慨身世际遇的经典符号。


三、权威典籍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茎高尺余,叶似柳而多锯齿。秋日开花,色白或淡红。种子有冠毛,随风飞散。” 强调其植物属性与名称由来(卷12,页831)。

  2. 《中国植物志》

    科学描述飞蓬属植物全球分布及中国约35种的分类特征,指出其冠毛结构利于风力传播(第74卷,菊科)。

  3. 《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注“蓬”字:“草名,干叶断根,遇风辄拔而飞”,揭示命名与风力的关联性。


结论

“飞蓬”一词融合了植物学特征(菊科草本、风媒传播)与人文象征(漂泊、无常),其双重意涵在汉语中沿用逾两千年,成为自然物象与情感投射的经典载体。

网络扩展解释

“飞蓬”一词的含义可从植物学、文学象征及易混淆字词三个方面详细解析:

一、植物学定义

飞蓬是菊科飞蓬属二年生草本植物,高5-60厘米,茎直立,叶呈倒披针形,边缘有锯齿,两面密布硬毛。秋季开花,外围白色花瓣,中心黄色,果实具白色冠毛,成熟后易随风传播。其生命力顽强,常见于荒野,兼具观赏与药用价值()。

二、文学象征意义

  1. 漂泊与无常:最早见于《诗经·卫风》“首如飞蓬”,形容头发散乱,后引申为行踪不定、身世飘零的意象,如“游子如飞蓬”()。
  2. 卑微与坚韧:古籍《管子》以“飞蓬之问”比喻轻微事物,但民间文学中常赞其适应力,如“不羁灵魂”的象征()。

三、易混淆字词辨析

补充说明

在流行文化中,如游戏《仙剑奇侠传三》,“飞蓬”被赋予神将角色名,借其漂泊意象呼应剧情()。需注意,文学与生物学中的“飞蓬”含义需结合语境区分。

别人正在浏览...

八尺龙苞苴竿牍暴狂倍畔播播猜薄采写曹掾昌披床贴丛恶丛滋翠彩恫疑虚喝梵神坟寺浮寄甘肃省工具书功烈构火官报私仇关子核议何止豁情降水尖尖见知角握戒约嗟重径奔吉器忌憎开房开月可知道楞伽子落星石亹源名驹鸣珂曲明视敲比青袍取足仁鄙容台耎懦孀妇叔丈人死灰复燃矘眄托食外军文叙子五楘五丝响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