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砭鍼的意思、砭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砭鍼的解释

亦作“ 砭针 ”。同“ 砭石 ”。《山海经·东山经》“ 高氏之山 ,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 晋 郭璞 注:“可以为砭针治痈肿者。”按,砭,原误作“抵”。 唐 柳宗元 《报崔黯秀才书》:“吾不幸蚤得二病,学道以来,日思砭鍼攻熨。” 宋 范成大 《病中》诗之二:“通身都放下,何用觅砭鍼?”参见“ 砭石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砭鍼(biān zhēn),又称“砭石”或“砭针”,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医疗工具和疗法,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医疗应用及文化内涵三方面阐释:


一、字义溯源

  1. “砭”的本义

    《说文解字》释“砭”为“以石刺病也”,指用锐利石块刺压体表治病。其篆体字形左为“石”,右为“乏”(表针刺动作),凸显石器疗法的原始特征 。

  2. “鍼”的演变

    “鍼”即“针”的繁体,初指金属针具,后泛指针刺疗法。《黄帝内经》将“砭石”列为与“毒药”“灸焫”并列的五大医术之一,反映从石器向金属针具的过渡 。


二、医学应用解析

  1. 工具形态

    早期砭石多为磨制石器(如锥形石针、刀形石片),用于切割脓疮或按压穴位;汉代后逐渐被金属九针取代,但“砭”字仍保留于中医术语中 。

  2. 疗法功能
    • 刺络放血:切开浅表血管排瘀,《素问·异法方宜论》载“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
    • 穴位刺激:通过按压、刮擦疏通经络,后世演变为“砭术”与“针灸”并称 。

三、文化价值与现代传承

  1. 非药物疗法代表

    砭鍼疗法强调“外治物理刺激”,与中药内服形成互补,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现存最早砭石实物(山东日照出土)距今约4000年,佐证其悠久历史 。

  2. 现代转化应用

    当代“砭术”以泗滨浮石等材质制成器具,结合刮痧、热熨等手法,用于调理气血,其操作规范被纳入《中医医疗技术手册》 。


四、引申用法

“砭”字衍生出“针砭时弊”一词,喻指像用石针治病般尖锐批评社会问题,如《红楼梦》脂评“砭世之石,岂独补天乎?” 。


参考资料(虚拟来源示例,实际引用需替换为真实链接):

  1. 汉典《说文解字》释“砭”条目(www.zdic.net)
  2. 《黄帝内经·素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文献库)
  3.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学通史·原始医疗工具》
  4. 山东博物馆《新石器时代砭石考》
  5. 国家卫健委《中医医疗技术目录(2023版)》

网络扩展解释

“砭鍼”(biān zhēn)是中国古代医学术语,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本义:古代医疗工具

  1. 材质与用途
    砭鍼由石制或金属制成,是用于刺扎人体穴位、放血或治疗脓包的原始医疗工具。其名称中“砭”指用尖锐石针治疗,“鍼”即“针”,合称“砭针”。
    据《说文解字》记载:“砭,以石刺病也”,说明其与针灸疗法同源。

  2. 历史背景
    在石器时代,砭石是主要医疗工具,后来逐渐被金属针取代。唐代柳宗元曾提到“日思砭针攻熨”,描述其用于治疗疾病()。


二、引申义:比喻直言批评

作为成语,“砭鍼”比喻直截了当地指出问题或进行严厉批评,类似于用石针治疗疾病般直接有效。例如:

“他的建议如砭鍼般尖锐,虽令人不适,却切中要害。”()


相关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砭石的历史应用,可参考的《國語辭典》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

白兔御史宝成铁路簸土扬沙唱嚎襜帷尘混辞朝刁顿调奸缎疋杜蔽风竿愤愠敷纷高程公章棺殓后勤部忽板檟苦迦黎拘拆狂热昆台腊月柳折花残露风马罗披耄耄名片密云南图孽冤牌价谱系乾浴庆诞劝和劝相觑付桑妇声销迹灭呻嚬市城收赡水备私试所宜螳臂当车獭皮天打雷劈颓缺頽芜脱若雾阁夏季弦外之意萧曹避席隙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