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卧龙的意思、卧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卧龙的解释

[outstanding person who lives in solitude] 比喻隐居或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详细解释

(1).喻隐居或尚未崭露头角的杰出人材。《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徐庶 ﹞谓 先主 曰:‘ 诸葛孔明 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晋书·嵇康传》:“﹝ 钟会 ﹞言於 文帝 曰:‘ 嵇康 ,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 嵇康 为虑耳。’” 唐 温庭筠 《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之一:“粉署见飞鵩,玉山猜卧龙。” 清 陈之遴 《北固山》诗:“饮马几回虚割据,卧龙从古混渔樵。”

(2).《汉书·王章传》:“ 章 为诸生学 长安 ,独与妻居。 章 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颜师古 注:“牛衣,编乱麻为之,即今俗呼为龙具者。”后因亦以“卧龙”指贫困的人。 唐 戎昱 《上湖南崔中丞》诗:“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3).形容山势绵延起伏。 唐 钱起 《赋得归云送李山人归华山》:“盖影随征马,衣香拂卧龙。” 明 高启 《萧山尹明府吴越两山亭》诗:“左招舞凤来百里,右顾卧龙横半州。”

(4).形容树木或树根盘曲之状。 北周 庾信 《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宋 梅尧臣 《寄许越州》诗:“卧龙生茗舌,鼓角催新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卧龙”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重含义,主要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一、字面本义

指盘卧或蛰伏的龙。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祥瑞与力量,“卧”则强调其蓄势待发、隐而未显的状态。

来源:《汉语大词典》(无链接)、《现代汉语词典》(无链接)。


二、核心比喻义:隐逸的杰出人才

此义项最为常用,典出三国时期诸葛亮。

详细释义:

比喻隐居未显、怀有雄才大略之人,尤指具备治国安邦之能的智者。其特质包括:


三、引申用法

  1. 地名代称

    • 河南省南阳市有“卧龙岗”,相传为诸葛亮隐居地,今建有武侯祠;
    • 四川省汶川县有“卧龙自然保护区”,因山势如龙盘踞得名。

      来源:《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无链接)。

  2. 人名或别号

    历史人物常以“卧龙”为号,如明代文学家李贽别号“温陵卧龙”。


四、文化符号意义

“卧龙”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隐逸与济世相统一的价值观,强调内在才能与外在机遇的结合,成为文人理想人格的象征之一。


参考资料原文来源:

  1. 《三国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 《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注:古籍原文及工具书无直接可引用链接,以权威出版物信息替代)

网络扩展解释

“卧龙”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核心含义

  1. 比喻隐逸的杰出人才
    指具有卓越才能但尚未显露或隐居的人,典出《三国志·诸葛亮传》。刘备曾听闻“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后以此称诸葛亮,成为其代称。

  2. 字面意象
    原指“睡卧的龙”,如北周庾信诗句“盘根似卧龙”形容树根盘曲如龙形。


二、引申含义

  1. 自然形态的比喻

    • 形容山势绵延起伏(如钱起诗句“衣香拂卧龙”)。
    • 描述树木或根茎盘曲之状(如“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2. 特殊语境下的代指

    • 唐代戎昱诗中曾以“卧龙贫”指代贫困但有潜力的人。
    • 现代也用于地名,如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文化象征

“卧龙”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隐逸智慧”的推崇,强调内在能力与外在时机的结合。诸葛亮作为典型代表,其“卧龙”称号体现了未遇明主前的蛰伏状态。

注:部分引申义(如指代贫困者)使用较少,多见于特定诗文,需结合语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本年贬谤标价笔脚碧琳博浪鼓博枭长袂缠嚼虫牢从考舅村正单恋大卒洞贯东海鲸波非是非学无以广才静功绩工牌共同语乖唇蜜舌闺艳黑款画描囫囵半片甲丝介夫惊颷静室楷牀克里姆林宫孔揭括囊癞夫蓝本老太魔军内使品红破柴都愆程时乐鸟树果孙壻螳臂扼辙讨战腾虬团案舃奕兔起乌沉王者香妄诛晚荣万事亨通窝户象棋显光鲜衣良马纤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