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短策的意思、短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短策的解释

(1).短的马鞭。《左传·襄公十七年》:“ 左师 为己短策,苟过 华臣 之门,必骋。” 孔颖达 疏:“策,马捶也……必为短策者,私助御者,不欲使人知也。”

(2).短杖。 晋 陆云 《逸民赋》:“杖短策而遂往兮,乃枕石而漱流。” 唐 皮日休 《太湖诗·销夏湾》:“小艖或可汎,短策或可支。”

(3).短的简册。 唐 李贺 《送沉亚之歌》:“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裁如梵夹。”

(4).笨拙的策略。亦用为谦词。 唐 韩愈 《归彭城》诗:“我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短策"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复合词,其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一、实物指代 《汉语大词典》记载"短策"本义指短手杖,常见于古代文人出行装备。陆游《出游》诗"拄杖穿云秋径滑,短策落日暮村幽"中,即以短策喻指便于山野行走的短杖,体现其实用性。

二、抽象喻义 《辞源》指出该词衍生为"浅薄的计谋"或"权宜之计",多含贬义色彩。如明代张居正《陈六事疏》"迂阔之论,短策之谋",即批评缺乏深谋远虑的临时性策略。此用法常见于政论文章,强调谋略的局限性。

三、语义辨析 《古代汉语词典》特别提示需注意语境差异:在"杖短策以从容"(李东阳赋)等文学场景中保持本义,而在"非短策所能成"(王夫之《读通鉴论》)等政论语境则多取引申义。现代汉语中实物指代已罕见,主要保留抽象喻义。

网络扩展解释

“短策”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四种含义,结合不同语境和文献可具体解释如下:

1.短的马鞭

2.短杖

3.短的简册

4.笨拙的策略(谦词)


综合解析

“策”本义为竹简或马鞭(见),引申为策略、谋划。“短策”在不同语境中可指具体物品(马鞭、手杖、简册)或抽象概念(策略),需结合上下文判断。例如,古诗中“短策”多与隐逸、行旅相关,而韩愈诗句则侧重谦逊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白脱宝箓参杂嵾嵯忱辞厨房电改彫疏夺门之变饭车翻却風樹之悲坟记甘旨肥浓寒篁喝彩和诗呼兰江鼍简节肩挑赍粮藉寇景界骏骁慨念拉火莱芜龄梦令仪令色离衆螺甸落宿马鞌曼福毛里毛线美益求美米澜帞头暮末跑狗场畦棱清快琼田臊腥世贯石榴子石头城诗源舒缓厮猥贪刻调脂弄粉刓弊微电脑未平卫翼窝里斗下场诗先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