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西湖的意思、西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西湖的解释

[the West Lake] 湖名。在浙江省杭州市区以西,三面环山(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长15公里,被孤山、白堤、苏堤分隔为外西湖、里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和岳湖

详细解释

湖名。我国以“西湖”名者甚多,多以其在某地之西为义。(1)在 浙江 杭州 城西。 汉 时称 明圣湖 、 唐 后始称 西湖 ,为我国著名游览胜地。有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等十处胜景。 宋 欧阳修 《采桑子》词:“轻舟短棹 西湖 好,緑水逶迤。”参阅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西湖》。(2)在 广东省 惠州市 西,又名 丰湖 。 宋 杨万里 《惠州丰湖亦名西湖》诗:“三处 西湖 一色秋, 钱塘 潁水 更 罗浮 。”(3)在 河南省 许昌县 城外。 金 元好问 《约严侯泛舟》诗:“风物当年小 洞庭 , 西湖 此日展江亭。”(4)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市区西。有 开化寺 、 宛在堂 、 桂斋 ( 林则徐 读书处)等胜迹。(5)在 安徽省 阜阳县 西北。 唐 许浑 《颍州从事西湖亭饯》诗:“ 西湖 清讌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西湖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著名淡水湖泊,其名称源自地理位置与自然特征。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西”指方位,因该湖位于杭州古城西侧而得名;“湖”则为“被陆地包围的大片水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西湖具有三大核心特征:

  1. 自然地理构成 湖体面积约6.39平方公里,三面环山形成马蹄形地貌,平均水深2.27米。主要包含外湖、北里湖、西里湖等子湖区,通过苏堤、白堤等人工建筑分隔水域空间。

  2. 历史文化积淀 自唐代白居易筑堤治理后,经历代文人墨客题咏,形成“西湖十景”文化体系。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比喻,奠定其美学定位。

  3. 生态保护体系 201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强调其“天人合一”的景观设计理念,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智慧。

据《杭州市志》记载,西湖历经23次大规模疏浚工程,最近一次生态修复工程于2003年实施,有效维持了水体透明度与生物多样性。当代地理学研究证实,其山水格局完美诠释了中国传统园林“借景”营造手法。

网络扩展解释

西湖作为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含义及文化背景: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特征

西湖主要指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位于市区西部,三面环山(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周长约15公里,面积5.66平方公里。湖体被孤山、白堤、苏堤划分为外西湖、里西湖等五个水域。

二、历史与名称演变

三、景观与文化价值

西湖以“十景”闻名,包括三潭印月、断桥残雪等经典景观,201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湖泊类文化遗产。其湖光山色被誉为“人间天堂”,历代诗词、绘画中频繁出现。

四、其他同名湖泊

中国另有三个同名湖泊:

  1. 福建闽侯西湖:晋代严高开凿,周长十余里。
  2. 安徽阜阳西湖:唐宋文人欧阳修、苏轼曾游览。
  3. 云南昆明西湖:滇池上游,为云南名胜。

五、文化延伸

在文学语境中,“西湖”常象征美景或理想之境,如“欲把西湖比西子”等诗句,衍生出对自然与人文之美的赞叹。

注: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词典及文化资料,如需完整内容可查阅相关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跋来报往八宇不登柴户惩惧澄緑陈设出气大学堂点翳东佃斗艶犯暴访戴敷崇宫棹光华夺目孤怀贵节鬼神轰訇宏亮化儿幻设僥灵角泽进谗景澄救患拘拑苦瓠六箴龙凤团茶蛮勇蛮陬门仗平安信埤堄潜怀洽色蹊隧伤残深厉浅揭市毫诗祖属棺水狱肃疏同棺头忽望帝壝坛委亵文汇阁无偏无倚吴中四士湘山小视鞋里泄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