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魌头的意思、魌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魌头的解释

(1).古时打鬼驱疫时扮神者所戴的面具。 宋 代丧礼亦用之。《周礼·夏官·方相氏》“方相氏掌蒙熊皮” 汉 郑玄 注:“冒熊皮者,以惊敺疫癘之鬼,如今魌头也。”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吉凶典制·魌头》:“ 宋 朝《丧葬令》有方相、魌头之别,皆是其品所当用,而世以四目为方相,两目为魌头。按 汉 世逐疫用魌头,亦《周礼》方相之比也。” 章炳麟 《訄书·原教下》:“则上天之祭,神怪魌头之禓祓,自此始矣。”参见“ 倛头 ”。

(2).方言。犹便宜。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三:“ 蔡大嫂 是 罗哥 的人,不比别的卖货,可以让他捡魌头。”原注:“捡魌头,即捡便宜的意思。”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魌头”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历史文化和方言演变来理解:

  1. 本义与历史用途
    魌头最初指古代汉族民间用于驱鬼逐疫仪式中的面具。据《周礼·夏官·方相氏》记载,方相氏(驱疫神职)会蒙熊皮扮神,以震慑疫鬼,这种装扮被称为“魌头”。宋代丧礼中,魌头与方相氏面具有所区分:四目为方相,两目为魌头,用于送葬仪式。

  2. 功能与象征意义
    魌头在祭祀和丧葬中具有驱邪避疫的作用。古时出殡时,人们会将米面制作的“魌头”撒于道路旁,供人捡食,认为此举可传递辟邪效果。

  3. 方言引申义
    在成都等地方言中,“魌头”因祭祀用品易得的特点,逐渐衍生出“便宜”之意,但通常带有贬义,暗指事物廉价或价值不高。

若需进一步了解其历史文献记载或方言用例,可参考《周礼》注疏及地方民俗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魌头

魌头(qiū tóu)是一个汉字词语,由“魌”和“头”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魌”字的部首是“鱼”,拼音是“qí”,总笔画数是14;“头”字的部首是“龙”,拼音是“tóu”,总笔画数是5。

来源

《说文解字》中记载了“魌”字,意为鱼儿的头部,是鱼的一部分。

繁体

在繁体字中,“魌”字没有特定的繁体形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魌字的写法与现代相似,仍然是由“鱼”和“奎”两个字组成。

例句

1. 他捕捉到一条鱼,刚好抓住了魌头。

2. 这种鱼的魌头很大,非常好吃。

组词

魌角(qiū jiǎo):魌头和鱼的角。

魌尾(qiū wěi):魌头和鱼的尾巴。

近义词

鱼头(yú tóu)

鱼顶(yú dǐng)

反义词

鱼身(yú shēn)

鱼尾(yú wěi)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