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七言律诗 ”。
七言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格律诗)范畴。以下是其核心特点及发展脉络的综合说明:
一、基本定义
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结构分为四联: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其中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二、格律要求
押韵严格
平仄规则
对仗工整
三、历史发展
四、代表作品
如杜甫《登高》、李商隐《无题》、崔颢《黄鹤楼》等,均为七言律诗典范。
七言律诗以严谨的格律、工整的对仗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形式,其发展历程体现了诗歌艺术的不断精进。
《七言律》是一种七言诗的体裁。七言指的是每行有七个字,律指的是遵循一定的韵律和格律。
《七言律》这个词的拆分部首为丿(撇)和言(讠),拆分笔画为5画。
《七言律》最早出现在唐代的诗词创作中。唐代文人以杜甫、白居易为代表,广泛地运用了七言律的形式,使其成为一种流行的诗歌形式。
《七言律》在繁体中的写法为「七言律」。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七言律》在古代的写法为「七言律」。
下面是一个关于《七言律》的例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与《七言律》相关的组词有:
七言诗、律诗、韵律、诗词。
与《七言律》近义的词汇有:
七言绝句、七言乐府、七言长诗。
与《七言律》反义的词汇有:
五言律、六言律、八言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