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和而严正。语本《论语·述而》:“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邢昺 疏:“言 孔子 体貌温和而能严正”。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柳宗元》:“ 退之 豪放奇险过之,而温厉靖深不及也。”
"温厉"是汉语中一个具有辩证色彩的复合词,最早见于《论语·述而》"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用以描述孔子既温和又庄重的仪态气质。该词由"温"与"厉"两个对立义项组合而成,形成独特的语义张力。
从词源学角度考察,"温"本义指水之柔和,引申为态度和善。《说文解字》释"温"为"仁也",强调其仁德内涵[参考: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说文解字》]。而"厉"在甲骨文中象山崖险峻之形,《尔雅·释诂》注"厉,严也",指严肃刚正的气度[参考:汉典《尔雅》词条]。二者结合形成"温而能厉,厉而不苛"的中和之美。
在语义演变过程中,"温厉"逐渐发展出三层内涵:其一指代刚柔相济的处世态度,如《世说新语·德行》载谢安"温厉有节";其二特指教育方法中宽严相济的施教原则,《宋史·道学传》载程颐"教人自致知至於知止,诚意至於平天下,温厉相济";其三引申为文艺创作中柔美与刚健并存的审美范式,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评杜甫诗"温厉兼得,如《秋兴》诸作"。
现代汉语应用中,"温厉"常用于描述领导艺术、教育方法和人格修养领域。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将其定义为"温和而严肃,指人态度和蔼而原则分明"[参考:教育部国语辞典修订本]。在语用层面,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境,具有典雅庄重的修辞色彩。
“温厉”是一个汉语成语,发音为wēn lì,其核心含义是温和与严厉并存,形容人在处事或待人时既能展现柔一面,又能保持严肃的态度。以下是详细解析: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论语》原文或相关注释。
爱情闇鄙奥助白牓板蓝兵备道布戎草果倡乱赐生迭垛衫鼎彝耳余翻泊夫人敢怒而不敢言割正供奉曲攻劘挂记光美管商咍噱滑愍祸祟检革讲经説法监理员角饭酒评鲁赵考质六律陆营蛮蛮骂市马走民为邦本肨袄邳张泼鬼头泼冷水颇耐扑抶迁附千里酒乾萎潜映启口请剑清伦囚奴山凹十地石劒松垮韦驮吴坂无倒断新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