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戎的意思、布戎的详细解释
布戎的解释
布列军队。《国语·周语下》:“王以黄鐘之下宫,布戎於牧之野,故谓之厉,所以厉六师。” 韦昭 注:“布戎,陈兵。”
词语分解
- 布的解释 布 ù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古代的一种钱币。 宣告,对众陈述:宣布。发布。布告。开诚布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 分散到各处:散布。遍布。星罗棋布。 流传,散播
- 戎的解释 戎 ó 古代兵器的总称。 军队,军事:兵戎。投笔从戎(指文人从军)。戎装。戎马。 古代称兵车:御戎。 大:戎功。 称(方言,音如“农”):“戎有良翰”。 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西戎。戎狄。 姓。 笔画
网络扩展解释
“布戎”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布戎(拼音:bù róng)原指“布列军队”,即部署、陈列兵力。该词最早出自《国语·周语下》:“王以黄钟之下宫,布戎於牧之野,故谓之厉,所以厉六师。”韦昭注:“布戎,陈兵。”
二、引申含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扩展为成语,解释为“以智谋而非武力解决问题”:
- 布:指智谋、策略;
- 戎:指武力、战争。
这一用法强调通过智慧而非暴力处理事务,适用于工作、学习等场景,例如:“面对竞争,他善用布戎之策化解矛盾。”
三、使用注意
- 原始出处:古籍中“布戎”多指军事部署,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 现代引申:作为成语的引申义可能为现代语境下的扩展,需注意区分传统与当代用法。
四、参考资料
- 经典出处:可查阅《国语·周语下》;
- 现代释义:参考查字典等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布戎(bù róng)这个词是指古代中国的一种战争工具,也叫作戎布。它拆分部首是“布”和“戈”,其中“布”是指布帛,表示这是一种用布料制作的战争工具,“戈”则表示战争。根据这个拆分部首,可以看出布戎的意思是用布料制成的战争工具。
布戎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兵器发展史。在古代,人们通过将布料加工成一定形状并固定在木质或金属器械上,制作出一种平时可以折叠,需要使用时可以展开并且利于携带的战争工具,这就是布戎。布戎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常常以象形字“戎”作为代表,并且结合上“布”字,表示布料制成的战争工具。
在繁体字中,布戎的写法依然保持不变。只是在字体形状上出现了一些差异。
古代汉字写法中,布戎的一种写法是将“戋”字与“㔾”字结合,形成“㞫”字。这种写法也表示了布戎的意思。
例句:他手中握着一把布戎,威风凛凛地站在战场上。
组词:布料、战争、工具、兵器
近义词:兵器、武器
反义词:和平、非暴力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