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吴山”。古地名。即 虞坂 ,在 春秋 虞国 (今 山西 平陆县 )境内,又称 颠軨坂 ,道狭而险。传说 商傅说 隐于此。《续汉书·郡国志》:“ 大阳县 有 吴山 ,上有 虞城 。”《文选·刘琨<答卢谌诗一首并书>》:“昔騄驥倚輈於 吴坂 ,长鸣於 良 乐 ( 王良 、 伯乐 ),知与不知也。” 李善 注引《古今地名》:“ 寘零坂 在 吴城 之北,今谓之 吴坂 。”寘,零,一作“颠軨”。 唐 章孝标 《省试骐骥长鸣》诗:“力穷 吴坂 峻,嘶苦朔风生。”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 吴坂 嘶騏驥, 岐山 集凤皇。”
“吴坂”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地理位置
指春秋时期虞国境内的“虞坂”,位于今山西平陆县,又称“颠軨坂”。该地以道路险峻著称,《续汉书·郡国志》记载其地形“道狭而险”。
历史典故
在诗词中,“吴坂”常被用来象征:
个别来源(如)提到“吴坂”作为成语形容“性情坦荡、豪爽大度”,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主流词典,可能为特定语境下的引申或误传,建议谨慎使用。
更多细节可参考《续汉书·郡国志》《文选》等古籍,或唐代相关诗词。
吴坂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吴”和“坂”两个字组成。吴坂的部首是口和土。
吴的拆分部首是口,总共有7画。坂的拆分部首是土,总共有7画。所以,吴坂的总笔画数是14。
吴坂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地名,在中国各地都有相应的地名。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指江苏苏州的一处地名。吴坂地势较高,两侧有水流环绕,形似山坡,洒落而下,被称为吴坂。
吴坂在繁体字中的写法和简体字保持一致,也是“吴坂”的形式。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吴的古代汉字写法是“廿兀”,坂的古代汉字写法是“埿”。所以,吴坂的古代汉字写法是“廿兀埿”。
以下是一个关于吴坂的例句:
他在苏州游览时,特地去了吴坂,欣赏了那里的优美风光。
与吴坂相关的组词有:吴江、苏州、地名等。
与吴坂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山坡、陵坂、坡地等。
与吴坂意思相反的词语有:平地、河谷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