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辞。犹言承蒙问候。 唐 韩愈 《与崔群书》:“自足下离 东都 ,凡两度枉问,寻承已达。”
“枉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细微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敬辞用法
指“承蒙问候”,常用于书信或客套场合表达对他人关怀的感谢。例如唐代韩愈在《与崔群书》中写道:“自足下离东都,凡两度枉问,寻承已达。”(意为:自从您离开东都,两次承蒙来信问候,得知您已平安抵达。)
字义解析
部分词典(如)提到“枉问”可理解为“白白询问”,但这一解释未见于权威古籍或高频引用,可能是现代对字面的引申解读,需谨慎使用。
主要用于古代书面语或仿古语境,表达谦逊态度。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若需类似表达,可用“承蒙关心”“感谢问候”等替代。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4、5中韩愈书信的原文分析。
《枉问》是指毫无理由或用错方法去询问,也可以理解为无益的问询或无意义的问题。
《枉问》的部首是木,共有7个笔画。
《枉问》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卫风·卫灵公》中的一句诗:“枉季右师,无念尔祥。”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表达无谓的问询或虚妄之言。
繁体中文中,《枉问》的书写形式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枉问》的字形没有太大变化,依然保持了现代的形态。
1. 他一连串的问题都是些枉问,根本无法得到有用的答案。
2. 别枉问了,这件事情根本没有答案。
3. 他的提问方式总是让人觉得是在枉问,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枉费、枉自、枉然、枉直、枉顾、枉求
徒然、白费、无用、无益、虚妄
得当、有益、有用、实在、切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