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 邹阳 为 梁王 门客,遭谗被囚。事见《汉书·邹阳传》。后以“囚梁”泛指被监禁。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三十韵》:“还 蜀 衹无补,囚 梁 亦固扃。”
“囚梁”是一个汉语典故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起源与典故
该词源于汉代邹阳被梁王囚禁的事件。邹阳原为梁孝王门客,因遭人诬陷诽谤而被下狱。此事在《汉书·邹阳传》和《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中均有记载,后以“囚梁”代指蒙冤受囚或被监禁的境遇。
引申含义
随着文学化用,“囚梁”逐渐脱离具体历史事件,成为泛指因谗言、冤屈而失去自由的象征性表达。
文学引用示例
唐代杜甫在《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三十韵》中写道:“还蜀衹无补,囚梁亦固扃”,借“囚梁”暗喻自身仕途困顿的境况。
该词通过历史典故凝练为文化意象,既承载了特定历史事件,又扩展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隐喻,常见于古典诗文表达蒙冤受困的主题。
囚梁(qiú liáng)是一个汉字词语,形容一个人被困在高墙之中,无法自由行动。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囗”以及“木”,分别表示“周围囚禁的空间”和“庇护的木头”。它的拼音是qiú liáng,拆分的笔画数目为8。
囚梁这个词来源于《庄子·秋水》:“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是故有咎焉者,固蔽其生也。人之动也,不知囚之门梁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的欲望使之囚禁自己,不能得到内心的自由。从而演变成“囚梁”这个词。
在繁体字中,囚梁的写法是囚樑,它的部首和笔画数目都和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囚梁在古代写法中,梁的上面会多加一个“巾”字形状,以示其与普通的梁有所区别。这种写法完整表达了囚梁的意义。
以下是囚梁的例句:
他因为犯罪被判处************,一生将在囚梁之下度过。
心理囚梁使他无法表达真实的情感。
一些与囚梁相关的词汇有:
一些与囚梁相反的词汇有:
通过了解囚梁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数目、来源、繁体写法、古代汉字写法以及相关的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我们能更全面地理解这个词语的内涵和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