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搢绂的意思、搢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搢绂的解释

系印绶于身。谓居官。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君虽搢紱朝班,讽议庠塾,而心标象外,志结霞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搢绂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官职身份与礼仪动作的复合词,本义指"插笏垂绶",具体包含两方面含义:

一、"搢"指古代官员上朝时将笏板插于腰间,《礼记·玉藻》记载"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该动作象征官员履职状态;

二、"绂"指系结官印的丝带,《汉书·匈奴传》颜师古注"绂者,印之组也",引申为官爵地位的标志。二字连用既描述官员佩戴印绶的装束,也暗含对仕宦身份的规约。

该词在唐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官员朝仪场景,如张说《起义堂颂》"搢绂锵锵",展现官员行列的庄重仪态。宋代以后随着笏板使用减少,词汇逐渐转为象征性表达,明代《永乐大典》仍收录其作为职官制度的历史语料。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搢绂”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古汉语词汇,具体含义需结合字义和语境分析:

  1. 单字释义

    • 搢(jìn):本义为“插”,特指古代官员将笏板(记事手板)插入腰带中的动作,后引申为士大夫阶层的代称(如“搢绅”)。
    • 绂(fú):指系官印的丝带或佩玉的绶带,象征官职或身份。
  2. 组合推测
    两字连用可能指古代官员插笏板、佩绶带的礼仪动作,代指官员身份或仕途。例如:“搢绂辞官”可理解为“解下绶带、辞去官职”。

  3. 使用提示
    该词未见于常见古籍和现代词典,可能属于生僻组合或特定文献中的用法。若需精准解释,建议提供完整上下文或核查原文献出处。类似词汇如“搢绅”“释绂”更常见,可参考其用法未搜索到相关网页。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进一步分析,或确认是否为“搢绅”“缙绂”等相似词的笔误。

别人正在浏览...

谤声保惜备任被中画肚编简鼻牛碧森森不得哥儿们不拘一格苍苍参齐陈表聪明绝世大官刀机独帚反跌烦郁高斵汉剧毫笺河传合宴弘毅后儒后月混饭谫刻井隧遽尔鞫誓鬣封灵芜历听龙华会龙御马快手麋耗明朝魔影贫薄贫吏翘思若个撒和三思台擅政涉阅实际情况事款则圆寿终正寝束装琐印所缘琐姿田产文谟无管痫痓系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