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瓦鼓的意思、瓦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瓦鼓的解释

(1).陶制乐器。《周礼·秋官·壶涿氏》“以炮土之鼓敺之” 汉 郑玄 注:“炮土之鼓,瓦鼓也。” 宋 孔武仲 《堤下》诗:“堤下人家喧笑语,高揭青帘椎瓦鼓。” 明 杨慎 《送余学官归罗江》诗:“ 豆子山 ,打瓦鼓。”

(2).陶制坐具,其形如鼓。也称瓷墩。 宋 杨万里 《观鱼》诗:“老夫不奈热,跣足坐瓦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瓦鼓是中国古代传统打击乐器的一种,属于陶制乐器类别。其名称由材质和功能构成,“瓦”指陶土烧制,“鼓”则表明其作为击奏乐器的属性。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瓦鼓是“以陶为框,蒙革为面的小型鼓类乐器”,常见于民间祭祀、节庆活动中。

从形制特征分析,瓦鼓通常呈扁圆形,鼓身高度约15-30厘米,直径20-40厘米,两侧用动物皮(常见为牛皮或羊皮)绷紧固定,通过敲击鼓面或鼓身产生不同音效。《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实物考据显示,商周时期已有瓦鼓雏形,湖北枣阳出土的战国陶瓦鼓残件,鼓面绘有云雷纹饰,印证其与祭祀仪式的关联性。

文献典籍中,《诗经·小雅》提及“坎其击缶”,汉代郑玄注疏明确“缶亦瓦鼓之类”,说明其历史可追溯至先秦。宋代《乐书》更详述瓦鼓在乡饮酒礼、雩祭祈雨等场合的应用场景,反映其在传统礼乐体系中的特殊地位。

现代音乐学研究证实,瓦鼓发声原理具有空气振动与陶体共鸣的双重特性,其音色浑厚低沉,在《民族乐器声学概论》中被归入膜鸣兼体鸣乐器范畴。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瓦鼓实物显示,后期发展出铁环系绳、双面蒙皮等改良工艺。

网络扩展解释

“瓦鼓”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

一、陶制乐器

  1. 定义与用途
    瓦鼓是由陶土烧制而成的打击乐器,常用于古代仪式或民间活动。根据《周礼·秋官·壶涿氏》记载,汉代郑玄注“炮土之鼓,瓦鼓也”,说明其历史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宋代孔武仲的诗句“高揭青帘椎瓦鼓”也描绘了瓦鼓在民间庆典中的使用场景。

  2. 文化关联
    宋代杨万里在《夏夜露坐二首》中写道:“瓦鼓三四只,村酤一两瓶”,通过瓦鼓声与饮酒场景的结合,展现了乡村生活的闲适与诗意。


二、陶制坐具(瓷墩)

  1. 形制与功能
    瓦鼓也是一种形似鼓的陶制坐具,俗称“瓷墩”。宋代杨万里《观鱼》诗提到“老夫不奈热,跣足坐瓦鼓”,说明其作为日常家具的实用性。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周礼》《宋诗选注》等文献,或查看网页、的详细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面儿郎白水真人班荆璧瑗参僚陈抟尺籍短书魑祟忖想奠文独霸一方独马小车顿雨讹风風木之悲分级救治藁殡膏场綉浍归荣孤立语涣泽俭素交臂相失疾恶如讐金昌亭浚决拦截辽敻留力氀褐马克马蹄形南江偏出平安喏破曙抢地晴好轻徙鸟举祈喜戎落鲨翅沈痾实济率直霜谿耍烟九书獃子束脯天资偷俗洼窞完好无理式遐矫响石鲜冠现疾说法小仔携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