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色线的意思、五色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色线的解释

(1).古代补衮用五色线。因用以喻臣下规谏皇帝的文辞。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平生五色线,愿补 舜 衣裳。”

(2).比喻文章华美。 明 文彭 《博士诗集》下:“词场十度游,终迷五色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色线,又称“五彩线”、“长命缕”、“辟兵缯”、“朱索”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由青、赤、黄、白、黑(或绿、红、黄、白、黑)五种颜色丝线编织而成的线绳。其含义与文化象征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岁时节令(端午节)的驱邪祈福物

    最核心的用途与端午节相关。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五月初五更是“毒日”,需佩戴五色线以辟邪驱瘟、保佑安康。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此俗延续至今,儿童常在端午节佩戴于手腕、脚腕或颈项,待节后第一场雨时抛入河中,象征疾病灾厄随水而去。其别称“长命缕”、“续命缕”直接体现了祈求健康长寿的愿望。来源参考:《荆楚岁时记》(南朝梁·宗懔著)。

  2. 宗教与法术中的护身法宝

    在道教和佛教文化中,五色线被赋予神圣力量。道教认为五色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和五方(东、南、中、西、北),蕴含宇宙能量,可用于制作护身符、法器等。佛教密宗亦用五色线(金刚绳)结坛场、加持法器或作为信众护身之用,象征佛菩萨的庇护与智慧。唐代佛教典籍《陀罗尼集经》中即有关于五色线用于法事的记载。来源参考:《陀罗尼集经》(唐·阿地瞿多译)。

  3. 传统工艺与装饰元素

    作为实用工艺品,五色线广泛用于编织结饰(如中国结)、流苏、绦带、衣物镶边等。其鲜艳和谐的配色体现了传统色彩美学,常用于节日装饰、服饰点缀或器物悬挂,增添喜庆祥瑞之气。明清文献及地方志中常有对五色线用于服饰、节物的描述。来源参考:《中国风俗通史》(陈高华、徐吉军主编)。

  4. 五行哲学与宇宙观的象征

    五色线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五行哲学思想。青(绿)、赤、黄、白、黑五色分别象征木、火、土、金、水五行,以及东、南、中、西、北五方。佩戴或使用五色线,被认为能调和阴阳五行之气,达到天人合一、趋吉避凶的效果。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已蕴含此类观念。来源参考:《风俗通义》(东汉·应劭著)。

五色线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集辟邪禳灾的巫术功能、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五行五方的哲学象征及实用装饰价值于一体。其核心内涵围绕着驱邪避害、护佑生命、调和阴阳展开,尤其在端午节俗中扮演关键角色,是理解中国传统岁时文化与信仰实践的重要符号。

网络扩展解释

“五色线”是一个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构成与颜色

五色线通常由红、黄、青(绿)、白、黑五种颜色组成。不同文献对颜色的描述略有差异,例如:

二、象征与文学比喻

  1. 政治寓意
    古代用于缝补帝王衣袍(补衮),象征臣子规谏君主的文辞,如唐代杜牧诗云:“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
  2. 文学意象
    比喻文章华美,明代文彭以“终迷五色线”形容词章创作的追求。

三、民俗与宗教应用

  1. 端午节习俗
    系于手臂以辟邪纳吉,源于五行观念,又称“五彩缕”“长命缕”。
  2. 佛教密续传统
    经咒语加持后,被视为驱邪保平安的法物。

四、补充说明

颜色差异可能因地域或时代演变导致,但其核心功能(祈福、象征、装饰)贯穿不同场景。若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或习俗细节,可参考《博士诗集》《郡斋独酌》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鄙子不步人脚才行羼提重采鹾法错明丹碌德色电讯稿奋发图强封树风月常新高峻寡功犷俗国王故作高深鹤胎禾堂华阶绘素浑敦货赀齎貣较证借如纪过金粟山藏经纸酒资亮牌孋姬流迈离绽闷香棉花面毛墓隧排笔喷火娉娉褭褭迫近破胜请发清健清怡三已心三种上甲山国石架视眺送逆亭候湍泷推枯折腐退厅小获小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