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米贴的意思、米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米贴的解释

米价补贴。是一种生活津贴。 茅盾 《子夜》二:“她们又要求米贴。前次米价涨到二十元一石时,曾经要求过,这次又是。” 艾芜 《石青嫂子》:“再加物价天天涨得吓人,只靠一点工钱和米贴绝难过活的。”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米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解释:

  1. 基本定义
    米贴指米价补贴,是一种针对物价上涨(尤其是米价波动)而发放的生活津贴,用于缓解经济压力。多见于20世纪上半叶的文学作品和社会经济语境中。

  2. 使用场景与实例

    • 当米价飙升时,工人或低收入群体通过争取米贴维持基本生活。例如茅盾《子夜》中提到工人要求米贴以应对米价涨至20元一石的情况。
    • 艾芜在《石青嫂子》中描写了仅靠工钱和米贴难以应对物价飞涨的困境,体现了米贴作为补充收入的作用。
  3. 延伸说明
    该词带有特定历史背景,多用于描述民国时期或旧社会的生活状况。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可作为研究经济史或文学作品的参考词汇。

  4. 相关词汇
    近义词包括“生活津贴”“物价补贴”等,但需注意语境差异。反义词暂无明确对应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学作品中的用法,可参考《子夜》或《石青嫂子》原文(来源:、7)。

网络扩展解释二

米贴的意思

米贴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些情况下的小额支付或交易。它源自于中国的传统支付方式,人们将钱或物品贴在纸上,然后交给对方。

拆分部首和笔画

米贴的部首是“米”字的左边的部分,即“米”的左边两撇;它的总笔画数是15划。

词语来源

米贴一词最早是由花钱买卖的赊账行为衍生而来的。在中国传统社会,农民一年的经济很有限,很多时候会选择将现金或一部分米贴在纸上,然后拿到店里或者借给他人,作为支付的凭证。

繁体字

在繁体字中,米贴的写法是「米貼」。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米贴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整体仍然是由部首和偏旁构成,与现代书写形式相似。

例句

1. 他拿出了几张米贴支付了这笔小额款项。

2. 请将这个米贴贴在这张纸上。

组词

1. 米饭

2. 贴心

3. 贴子

近义词

1. 赊账

2. 挂账

3. 欠款

反义词

1. 一次性支付

2. 现金交易

3. 付清账款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