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脱然的意思、脱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脱然的解释

[without a worry in the owrd] 不经意的样子

脱然有怀。——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详细解释

(1).舒适貌。多指疾病脱体。《公羊传·昭公十九年》:“ 乐正子春 之视疾也,復加一饭则脱然愈。” 何休 注:“脱然,疾除貌也。”《淮南子·精神训》:“今夫繇者揭钁臿负笼土,盐汗交流,喘息薄喉,当此之时,得茠越下则脱然而喜矣。” 高诱 注:“脱,舒也。言繇人之得小休息则气得舒,故喜也。” 唐 韩愈 《答张籍书》:“今乃大得所图,脱然若沉痾去体。”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其妻病,道人为灸屋柱十餘壮,脱然愈。” 清 顾炎武 《与归庄手札》:“醉德无何,忽云改岁,兄今其脱然愈乎?”

(2).超越寻常貌。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补遗》卷一:“臣子 栻 ,年十四,脱然可与语圣人之道。”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劝学》:“二 程 子十四五岁时,便脱然欲学圣人。”

(3).超脱无累。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高古》:“虚佇神素,脱然畦封。” 宋 曾巩 《发松门寄介甫》诗:“今谐与子脱然去,亦有文字歌 唐 周 。” 明 方孝孺 《空同外史赞》:“飘然轻举者,吾知其为仙;脱然无累者,吾知其为禪。” 清 恽敬 《浙江分巡李公墓表》:“然大府之技,充之至以党逆中人止矣。而公脱然始终,名高身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脱然”为汉语书面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角度解析:

一、本义溯源 “脱然”原指物体自然脱落的状态,《汉语大词典》记载其核心义为“超脱无累”,如《淮南子·精神训》中“形若槁木,心若死灰,忘其五藏,损其形骸,不学而知,不视而见”即暗含脱然境界。现代《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形容疾病痊愈或烦恼消除后的轻松状态”。

二、语义演变

  1. 生理层面:特指疾病痊愈,如宋代陆游《病起》诗“脱然病体新,十日不命驾”;
  2. 心理层面:表达烦恼消散,明代《菜根谭》“迷则乐境成苦海,悟则苦海为乐境”即体现脱然心境;
  3. 哲学层面:道家思想中暗合“离形去知”的体道状态,清代《庄子集释》注疏“堕肢体,黜聪明”即属脱然境界。

三、语用特征 该词多用于文言色彩浓厚的语境,常见于古典文学与哲学著作。现代使用多保留书面语体特征,如“大病初愈,顿觉脱然”符合传统用法规范。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特别标注其“多用于描述身心解脱状态”的语用特点。

网络扩展解释

“脱然”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舒适貌(多指疾病痊愈)
    指身体或精神从病痛、压力中解脱后的轻松状态。例如《公羊传·昭公十九年》提到“脱然愈”,形容疾病痊愈()。唐代韩愈在书信中也用“脱然若沉痾去体”表达身心解脱后的舒畅感()。

  2. 超越寻常貌
    形容人或事物超出一般水平,具有卓越特质。如宋代罗大经评价张栻“年十四,脱然可与语圣人之道”(),清代梁章鉅提及二程子年少时“脱然欲学圣人”()。

  3. 超脱无累
    指心境超然,不受世俗牵绊。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脱然有怀”即表达摆脱束缚后的释然()。唐代司空图也以“脱然畦封”形容艺术境界的洒脱()。


二、例句与出处


三、应用提示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延伸解释,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巴且濞濞播艺残部蚕要彳亍池馆赤衷醇醉鴜鹭磁性饱和戴高帽子邓拓丁历肥吃海喝革法归鹤归注古戍古土黄钻烜然汇族脚骨拐节爱诘难今古奇观抉眼炕洞夸美镣灶笼养露网鹭行曼语磨兜坚年衰岁暮澎渀气绝权诈取室取透融怡沙迳上流社会晌睡设端生帐子货市列世数四新搪瓷探伙誊拓窴灭微杳无比户宵程消复小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