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没骨的意思、没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没骨的解释

中国画技法名。直接以彩色描摹,不用墨笔勾勒。 宋 苏辙 《王詵都尉宝绘堂词》:“清江白浪吹粉墙,异花没骨朝露香。”自注:“ 徐熙 画花,落笔纵横。其子 嗣 变格以五色染就,不见笔迹,谓之没骨。” 清 笪重光 《画筌》:“石凌面而隐叠千层,山没骨而融成一片。” 周实 《公园看牡丹》诗:“岂必风流皆没骨,还愁富贵易薰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没骨"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术语,指不依靠墨线勾勒轮廓,直接用色彩或墨色渲染物象的表现手法。该技法最早见于五代徐熙的"落墨花",至北宋徐崇嗣发展为成熟的没骨花卉体系。清代恽寿平在此基础上创立常州画派,将没骨法推向新高度,其《瓯香馆写生图》以色彩叠染呈现花卉的鲜活质感。

在技法特征上,没骨画强调"隐没骨线",通过色块衔接、水墨晕染来构建形体,既区别于工笔的双钩填色,又不同于写意的泼墨挥洒,形成独特的"骨隐而神显"审美范式。据《中国绘画材料史》记载,该技法对绢帛渗透性和颜料调配有特殊要求,需掌握"破色""撞水"等控制墨色边界的核心技艺。

现代美术理论将其归入"没骨法"体系,与"白描法""皴擦法"并列为三大基础造型语言。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技法解析》指出,该技法在表现翎毛花卉等题材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完美呈现自然物象的细腻过渡与朦胧意趣。

网络扩展解释

“没骨”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一、中国画技法术语 指不用墨线勾勒轮廓,直接用彩色颜料描绘物象的绘画技法。其特点包括:

  1. 技法起源:相传由南朝梁代张僧繇首创,宋代徐熙之子徐崇嗣发展成熟。
  2. 表现特征:通过色彩渲染实现造型,强调笔触与色彩的融合,如提到“将运笔和设色有机融合,依势行笔”。
  3. 艺术要求:作画需胸有成竹、一气呵成,讲究含蓄蕴藉的意境表达。

二、形容性格的成语 读作“méi gǔ”时,喻指人缺乏原则和骨气:

  1. 核心含义:形容人性格软弱、易妥协,如解释“缺乏坚持和毅力,容易屈服”。
  2. 使用场景:多用于批评缺乏主见、易受他人影响的行为,例如:“他做事没骨,总是随波逐流。”
  3. 近义表达:与成语“无骨”含义相近,均强调人格的软弱性(见)。

注:绘画术语读作“mò gǔ”,性格描述读作“méi gǔ”,需通过语境和发音区分。绘画领域该技法对后世写意花鸟画发展影响深远,而作为性格描述则带有明显贬义色彩。

别人正在浏览...

爱窝窝鑤冰髀里肉生才貌两全常无有崇实愁云惨淡疵短蹙紧底工发科方洁焚除缝刺风韵腹心骭疡割肉补疮功誉赫罗图呴谕花靥梘水叫苦连天极敝景数纪事本末居舍开船阃闺繿缕蜡酺诔德炼度满腹狐疑梅生牧群幕下娉娉辟旋潜替情死亲年三官痁泄深博升帐时巡双斧伐孤树述附税制私用四月田夫野老涒滩香罽小拄晞灭喜母信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