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绥聚的意思、绥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绥聚的解释

安抚集聚。《后汉书·虞诩传》:“ 詡 始到郡,户裁盈万,及绥聚荒餘,招还流散,二三年閒,遂增至四万餘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绥聚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由“绥”与“聚”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为安抚聚集,特指通过怀柔政策使离散的民众归附安定。以下从释义、典籍用例及权威来源展开分析:


一、字义解析

  1. 绥(suí)

    《说文解字》释为“车中靶也”,本义指登车时拉手的绳索,引申为安抚、安定㊟。如《尚书·汤诰》:“绥厥士女”,即安抚百姓。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聚(jù)

    《说文解字》注:“会也,从乑取声”,意为汇集、召集㊟。如《易经·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


二、复合词“绥聚”的释义

“绥聚”属同义复合词,强调通过安抚手段使民众归附并安定聚居。其用法多见于史书与政论,例如:

《后汉书·窦融传》:

“融……绥聚荒馀,怀辑殊俗。”

(窦融安抚战乱后的流民,团结不同部族。)

来源: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资治通鉴·汉纪》胡三省注进一步阐释:

“绥,安也;聚,集也。谓安集其众也。”

来源: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注释本)。


三、典籍用例与权威佐证

  1. 《宋书·武帝纪》:

    “绥聚孤伤,申命州郡。”

    (安抚孤弱伤残之人,向州郡下达命令。)

    来源:沈约《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晋书·慕容皝载记》:

    “皝虚怀引纳,绥聚流亡。”

    (慕容皝虚心接纳流民,安抚聚集逃亡之人。)

    来源: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四、现代辞书释义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明确收录:

绥聚:安抚聚集。

例句:“绥聚散亡,恢复生产。”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9卷第1101页。


五、同义词辨析


结论:“绥聚”是古代政治治理中的关键概念,指统治者通过怀柔政策使流散民众归附安居,其释义与用例在《后汉书》《晋书》《资治通鉴》等经典史籍中均有明确印证,属权威性历史语汇。现代使用多见于学术及历史文本,日常语境已罕用。

网络扩展解释

“绥聚”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uí jù,其核心含义为安抚集聚,主要用于描述通过安抚措施使流散人群聚集归附的过程。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1. 词义解析:

    • 绥:本意为安抚、安定,常见于古汉语(如“绥靖”“绥抚”)。
    • 聚:指聚集、集合。
      组合后,“绥聚”指通过安抚手段使离散的民众归附并聚居,常用于治理或恢复社会秩序的场景。
  2. 出处与例证:
    源自《后汉书·虞诩传》:“詡始到郡,户裁盈万,及绥聚荒餘,招还流散,二三年閒,遂增至四万餘户。”
    此例指虞诩通过安抚流民,使当地人口从一万增至四万户,体现“绥聚”的实际应用。


使用场景


相关词汇


权威性与辨析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后汉书》原文或权威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话八股备乐不可言觇报超世絶伦嵖岈山承望翠龙大手迭罗黄锻练对茬愕惊凤凰琴赶市蛤蚧弓手馆粲号褂蚝壳窗化粪池皇驳遑急皇神回驾夹道交警絜行精光积歉开祭刳羊连汙廪食立义露水相逢霉气冥思苦索明悟蜜枣曩怀南户窥郎柠条耦居无猜怕恐骞谔庆诞情窦弃身簁簁上车牲糈失察世经天际真人童羖同年而语嵬崛梧楸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