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陵栢 ”。陵墓上的柏树。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山( 雷首山 )一名 独头山 , 夷 齐 所隐也,山南有古冢,陵栢蔚然,攒茂丘阜,俗谓之 夷齐墓 。”一本作“ 陵柏 ”。 宋 刘克庄 《宫词》:“先帝宫人总道装,遥瞻陵柏泪成行。”
“陵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陵柏指陵墓上的柏树,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对墓地植物的描述。该词由“陵”(帝王或贵族的墓地)和“柏”(柏树)组合而成,强调柏树作为墓地常见植物的属性。
柏树在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永恒、守护的象征。因柏树四季常青且寿命长,古人认为其能护佑陵墓安宁,并寄托对逝者的长久怀念。
总结来看,“陵柏”是兼具自然属性与文化内涵的词汇,多用于描述古代陵墓景观及表达哀思。
《陵柏》是一个汉字词,意为墓地中的柏树。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陵”和“柏”。
《陵柏》的部首是“阝”和“木”,分别表示土地和木头。它总共有14个笔画。
《陵柏》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邶南》:“陵斯高丘,肃肃宜昼。”意味着古代人们在陵墓中栽种柏树。
《陵柏》的繁体字写作「陵柏」,保留了原词的基本意思和结构。
在古时候,汉字《陵柏》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它仍是由“陵”和“柏”两个部分组成。
1. 整个墓地被郁郁葱葱的陵柏围绕着。
2. 他在墓地里种了很多陵柏,希望给先人带来安宁。
陵冢、柏树、墓地、陵园。
墓木、墓中树、陵园树。
生机勃勃、长青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