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人才不得其用。 宋 苏轼 《蒜山松林中可卜居余欲僦其地》诗:“ 魏王 大瓠无人识,种成何翅实五石。”参见“ 魏王瓠 ”。
“魏王大瓠”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典故和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
基本含义与典故
成语字面指“魏王的大葫芦”,源于战国时期魏王发现农田中巨大的葫芦,将其视为珍宝带回宫中展示的故事。原典故暗含对“虚有其表、自命不凡却无实际才能”的讽刺,形容人过度自我吹嘘但缺乏真才实学。
引申义与文学化应用
在历史演变中,该成语逐渐被赋予更深刻的比喻意义,多指人才未被合理使用或才能被埋没。例如宋代苏轼在《蒜山松林中可卜居余欲僦其地》一诗中写道:“魏王大瓠无人识,种成何翅实五石”,借葫芦虽大却无人识其价值的意象,表达对怀才不遇的感慨。
现代用法
当代语境中,该词既可批评浮夸不实之人,也可用于感叹人才未被发掘或重用,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其核心矛盾在于“表象与实际的落差”,既可指向个体能力不足却自视甚高,也可指向社会对人才价值的忽视。
《魏王大瓠》是指古代魏国的国君魏王拥有的一个巨大的瓠(一种瓜类植物)。
魏(部首:鱼,总笔画:9)王(部首:玉,总笔画:4)大(部首:大,总笔画:3)瓠(部首:瓜,总笔画:5)。
《魏王大瓠》一词出自《庄子·外篇·齐物论》:“魏王将以乐其国,因问于仲尼。仲尼曰:‘王好战,请以战国为乐。‘王曰:‘始我出时,见楚人以舞代战。其后楚人败我,又见燕人以舞代战。其后燕人败我。乌呼!嗟乎!吾以为大哉瓠乎!为战则战胜,为舞则舞好,何必齐人之情公之谓也?‘”意为魏王认为瓠(瓜果)能够随心所欲,既可以作战胜利的象征,也可以作舞乐欢喜的象征。
《魏王大瓠》的繁体为「魏王大瓠」。
古代的汉字书写形式常有变化,但《魏王大瓠》一词的基本字形并未发生较大变化。
他的宫殿就像是《魏王大瓠》一样巨大。
组词:魏国、魏王、大瓠。
近义词:巨大的瓜果、巨型瓠果。
反义词:小瓠、普通瓜果。
白衣冠砭削柄把宾天宾星波光超世迟暮之年重山峻岭酬宾赐问诞姿顶隔端函法律事实放印子非同寻常風激電飛風神丱女徼进胶执经折积日欬逆揽衣掠盗礨石理亏历落历岁鲤鱼美业蒙伐脑带嫩緑排外碰面骈语前途旗干穣穣垓垓软舆入鸥上钓蛇行鼠步食齐视微知着失载水産书帙索居锁鍊唐菖蒲听不清停落顽钝枉辔显发象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