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厉地制裁。《史记·酷吏列传》:“百姓不安其生,骚动,县官所兴,未获其利,姦吏并侵渔,於是痛绳以罪。”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其本判官及诸州刺史等……但受节将指撝,不惧朝廷典宪,共为蒙蔽,皆合痛绳。” 金 元好问 《登封令薛侯去思颂》:“禁人有犯,薄示之辱,教以改过而已;至於老姦宿恶不可以情用者,深治而痛绳之,终不以为夸也。”
“痛绳”是一个汉语成语,在不同语境中存在两种解释,需结合权威来源和文献进行辨析:
根据《史记》《元稹奏状》等古籍记载,“痛绳”原指用严格的法律或制度进行制裁,强调对违法行为的惩戒。例如: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内心痛苦或悲伤”,如失去亲人时的感受。但此释义缺乏古籍文献支撑,可能与原意存在偏差,需谨慎使用。
“绳”本指木工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度”,“痛”表程度深,组合后强调依标准严惩,而非字面的“痛苦之绳”。
在正式语境或古籍阅读中,应采用“严厉制裁”之义;若遇到现代引申用法,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痛绳是一个表示心痛、痛苦纠缠的词语。它常常用来形容情感上的折磨与纠结,像是一根绳子紧紧地束缚住内心,让人难以摆脱。
拆分部首和笔画:痛(疒、田)绳(糹、⺮)。拆分后的部首意味着与疾病相关,而绳子则代表捆绑和束缚。整体构成的意思就是疼痛缠绕。
来源:痛绳一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庄子·别光》:“情原於痛。痛在远绳。”这里的“远绳”即痛绳的意思,表示内心的痛苦伴随着情感的远去。
繁体:痛繩(注:繩为繁体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痛绳并没有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它的使用较为晚近。
例句:心中缠绕着无尽的痛绳,让他无法摆脱。
组词:痛苦、痛感、痛楚、痛心
近义词:痛苦、伤心、纠结、折磨
反义词:快乐、舒畅、解脱、宽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