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审察而明白。亦指清楚地知道,确知。《管子·君臣下》:“昔者,圣王本厚民生,审知祸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后汉书·冯衍传上》:“ 永衍 审知 更始 已殁,乃共罢兵,幅巾降於 河内 。” 唐 韩愈 《答杨子书》:“审知足下之才,充其容也。” 清 姚鼐 《宋双忠祠碑文》:“昔 蜀汉 霍弋罗宪 据郡不降 魏 ,及审知后主内附,然后释兵归命。”
“审知”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义拆分和整体词义两个层面理解,具有古典和现代双重用法。以下是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和语言学著作的解释:
审(審)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128页。
知
来源:《汉语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第2卷,第1025页。
“审知” 为动宾结构,核心含义是通过仔细考察而明确知晓,强调认知过程的严谨性。具体分为两类用法:
古典用法
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第325页。
现代用法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1167页。
来源:《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213条。
《墨子·非攻中》:“审知天鬼之所欲,而避天鬼之所憎。”
(释义:通过严谨考察明确天意所向,从而规避天意所恶。)
来源:《诸子集成·墨子》(中华书局)第4卷。
来源:《汉语应用写作大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第87页。
“审知”是一个兼具古典严谨性与现代实用性的书面词汇,其核心始终围绕“通过周密考察而明确认知” 的逻辑展开。
“审知”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核心含义
指通过审察、详细考察后明白真相,或明确地知晓、确认某事。例如《管子·君臣下》提到:“圣王本厚民生,审知祸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
字义分解
该词多用于描述对事件、真相的深入探究,常见于文言或正式语境。例如:
“审知”强调通过审慎考察达到明确认知的过程,兼具“审查”与“确知”的双重含义,常见于古籍及强调严谨性的现代文本中。
白接背角倍依比仿不识得有参干藏识残山乘物出列大明历当阳栋隆二葛洸瀁倌人恒等式涸泽而渔璜璜户钩鉴澈剑戟森森贱相校阅井眢金灵马绢素峻博扛鼎拔山空豁林务员米行欧化旁旁鹏鶱披告披坚执鋭贫游皮软千金之家邱壑歧误三老四严舍本逐末蕣荣酸杖肃纯随园檀维畋渔通幔托底讬意文耀我见武家样五脏六腑相覔徙跸西林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