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披告的意思、披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披告的解释

犹陈述。 唐 裴铏 《传奇·韦自东》:“某有衷恳,欲披告於长者,可乎?”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三折:“怎得个清耿耿的官员廝撞著,劈头儿把寃情披告,告他将父亲杀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披告(pī gào)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语义组合的文言词汇,其含义需从构词语素与历史语用角度解析:

一、核心释义

指“详细陈述、坦诚告知”,强调毫无保留地传达信息。


二、语义特征与使用场景

  1. 坦率性

    要求叙述者主动公开信息,不隐藏细节。例如古籍中臣子向君主“披告”实情,体现责任与诚信。

  2. 正式性

    多用于严肃场合(如公文、奏章、书信),区别于口语化表达。

    例证: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典略》:

    “臣敢披告肝胆,唯陛下察之。”

    (此处“披告肝胆”喻竭诚相告,常见于古代奏疏)


三、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第6册第555页 收录“披告”词条,释义为“详细告知,坦诚陈述”,引宋明文献用例佐证。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第1024页 强调其文言属性,释义与“披陈”“披诉”近义,属同义复合词。

  3. 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检索显示该词集中出现于唐宋至明清文献,如《全唐文》《明实录》,多用于政论与书信文体。


四、现代适用性

现代汉语中“披告”已罕用,但可见于历史文学、学术研究或仿古文本中,用以增强庄重感或还原历史语境。其语义由“坦白”“详述”“禀明”等现代词汇承接。


参考依据: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及历史语料,例证引自《三国志》注文(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披告”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pī gào,其核心含义为陈述,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多用于向他人详细诉说衷情或冤屈。以下是具体解析:


词义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详细地陈述、诉说,尤其用于表达内心的恳切或冤情。例如:

    • 唐代裴铏《传奇·韦自东》中:“某有衷恳,欲披告於长者,可乎?”(我有一件恳切的事,想向您陈述,可以吗?)
    • 元代杂剧《冯玉兰》第三折:“劈头儿把冤情披告。”(直接陈述冤情。)
  2. 词源与结构

    • 披:本义为“打开、披露”,引申为“坦露、陈述”;
    • 告:意为“诉说、告知”。
      二字组合强调“坦露内心所想并详细告知”。

使用场景


与其他词汇的关联


注意

提到“披告”有“公开宣布”的成语含义,但此释义未见于其他权威来源,可能为误读或引申义,建议以“陈述”为主流解释。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引用,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鸡问题白首北面杯中之物编演伯鹩不行趁火打劫牀笫出爵道尽途穷道谒敌衡恶鬼房檐风壶骾骨孤愁归因于诡制横躏户辩降光饥寒交凑棘林金头银面讥诮纠勒九盘籍誉恐愒蜡笔画魔魇木楼南溟平头孅人戚串轻乞列桡弱仁智乐绒羽山穷水断申黜沈思始终如一司宫绥边粟粒锁环铁板铜絃听冰童山濯濯委废五乐向笛乡族衔酒宵鱼垂化胁驱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