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历的意思、大明历的详细解释
大明历的解释
历法名。 南朝 宋 祖冲之 以为“古历疏舛、颇不精密”,乃于 大明 六年创制《大明甲子元历》,简称《大明历》。规定一回归年为365.2428日。其特点,一是改进闰法,将旧历中规定的十九年七闰改为三百九十一年一百四十四闰,使之更符合天象实际。二是在制历时考虑岁差,一百年差一度。此历当时为 戴法兴 所阻,未能实行,但以后诸历多从大明历所出。参阅《宋书·律历志下》、《南齐书·祖冲之传》。
词语分解
- 大的解释 大 à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网络扩展解释
大明历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科学家祖冲之创制的一部历法,主要特点和历史意义如下:
一、基本信息
由祖冲之在刘宋大明六年(公元462年)编制完成,全称《大明甲子元历》。该历法因首次引入"岁差"概念,被视作中国历法史上的重要改革。
二、核心创新
- 回归年计算:精确测算一回归年为365.2428日,与现代测量值仅差50秒,这一数据保持了中国历法史上近800年的最高精度。
- 闰法改革:将传统19年7闰改为391年144闰,更符合月相周期规律。
- 岁差引入:首次将"岁差"(每百年差1度)应用于历法编制,这是中国历法第二次重大革新。
- 交点月测算:首次明确计算出交点月为27.21223日(与现代值误差不到1秒),极大提升日月食预测精度。
三、历史意义
虽然因守旧势力阻挠未能在当时立即实施,但该历法为后世历法发展奠定了基础,梁天监九年(510年)起正式颁行,沿用至陈朝灭亡(589年),其科学价值体现在:
- 首次将天文观测与数学计算深度结合
- 开创性地引入天体运行修正参数
- 推动中国历法从经验积累向理论计算转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大明"在此指代南朝宋孝武帝年号,与后世明朝无直接关联。部分网络资料中关于该历法与明朝相关的表述存在史实错误。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明历》这个词是指大明朝的历法。我们来拆分一下它的部首和笔画。部首是日字旁,即“日”字,笔画是5画。《大明历》这个词来源于大明朝,是该朝代使用的历法名称。
在繁体中,大明历的字形和简体中的大致相同,只是笔画更加繁复一些。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但大致可辨认。
以下是一个使用《大明历》的例句:明朝统治期间,《大明历》成为了主要的历法。
关于组词,可以有大明历法、大明历算、大明历法学等相关词组。
近义词可以是明朝历法、大明朝历等。
反义词可以是其他朝代的历法,如宋代历法、元代历法等。
希望这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白鹤仙白落班坐鞭朴便文不禁彩幡车驺出出楚猴锤炉垂堂大荒骆调斗东零西碎多历年所鼖镛弗吊富贵气俯稽惯渎关窍顾惯谷芒骨头骨脑含瑕积垢好声好气候补觳觫车互相标榜降贳街头剧节物季瓜筋纽畿岳局躬頍然枯茎苦克离宫别窟拢身纶经门牀马道泥日潘沐憩宴热语荣伸捎搭设节秫绌搜拿帖伏听戏桐木鱼投胶五保无颠无倒猃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