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不识得有的意思、不识得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不识得有的解释

古方言。无,没有。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唐 世 梁太祖 未建国前, 崔禹昌 擢进士第…… 梁祖 以其有庄墅,必藉牛,乃问曰:‘庄中有牛否?’ 禹昌 曰:‘不识得有牛。’意是无牛。以时俗语‘不识得有’对之。 梁祖 大怒曰:‘岂有人不识牛?谓我是村夫即识牛,渠则不识,如此轻薄,何由可奈!’”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不识得有”是一个古代方言词汇,其含义和使用背景可总结如下:

  1. 核心词义
    该词意为“无”或“没有”,属于古汉语方言表达。如《北梦琐言》记载的对话中,崔禹昌回答“不识得有牛”即表示“没有牛”,而梁太祖因误解其方言含义而发怒。

  2. 语言背景
    主要流行于唐宋时期的特定地域方言,属于口语化表达。其否定形式“不识得”与现代汉语“不知道”不同,更接近“不存在”或“未曾有”的含义。

  3. 发音与结构
    拼音标注为bù shí dé yǒu(部分文献注音为bù shí de yǒu),四字结构由否定词“不”+动词“识得”+存现词“有”构成,体现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4. 现代使用
    该词现已罕用,仅见于古籍或方言研究。其功能类似于现代汉语的“没有”,但带有更强烈的口语化色彩和地域限制。

  5. 权威文献佐证
    多个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及《北梦琐言》均收录此词,证实其历史真实性。例如《北梦琐言》卷四的完整对话场景,展示了该词在实际交流中的用法。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例证,可参考《北梦琐言》或汉典网的详细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不识得有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不识得有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表示对某样事物的存在一无所知,完全不了解。常用来形容对某个领域或某种知识、经验的缺乏。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不识得有的拆分部首是口和无。口的拆分部首是口,无的拆分部首是一。根据拆分部首可以记忆不识得有的组成部分。 来源 不识得有出自《卡舒吉语录》一书,该书是一本关于增加知识和扩展思维的工具书。书中提到了很多类似的成语,以帮助读者拓宽视野。 繁体 不識得有 古时候汉字写法 不識得有 例句 他对这个行业一窍不通,对产品的特点完全不识得有。 组词 不识谦逊、不识抬举、不识好歹、不识时务、不识之无 近义词 一无所知、一无所悉、一无所见、未曾了解 反义词 心照不宣、心领神会、心照不守、自有门路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