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底的意思、托底的详细解释
托底的解释
(1).垫底。谓衬托在下面。《红楼梦》第九二回:“第一层是一个玻璃盒子,里头金托子,大红縐绸托底,上放着一颗桂元大的珠子。”
(2).谓有底,有依托。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四七章:“听到‘ 李悦 布置的’, 吴七 顿觉心里托底,浑身都有了劲。”
词语分解
- 托的解释 托 ō 用手掌承着东西:两手托着下巴。 陪衬,铺垫:衬托。烘托。 承着器物的东西:托盘。 寄,暂放:托身;托迹(均指遁居深山寄身于世外,以逃避世事)。 请别人代办:委托。拜托。嘱托。 借故推委或躲闪:
- 底的解释 底 ǐ 最下面的部分:底层。底座。底下(a.下面;b.以后)。海底。底肥。 末了:年底。月底。到底。 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 图案的基层:白底蓝花的瓶子。 何,什么:底事伤
专业解析
"托底"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本义层面
指物理层面的底部支撑行为,《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定义"托底"为"用手或物体承托物品的底部",常见于装卸易碎品时强调"托底搬运,避免底部悬空"。这种用法可追溯至明代《天工开物》中"瓷胚入窑,需双人托底"的工艺记载。
二、引申义层面
现代汉语发展出抽象化含义,《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对事物最低限度的保障",例如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民生托底政策",强调政府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该用法常见于政策文件,如2023年国务院工作报告中"完善社会救助托底机制"的表述。
三、应用场景
- 经济领域:指市场调控中的风险防控机制,如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报告》提到的"建立系统性风险托底预案"。
- 社会关系:形容人际交往中的信任保障,《社会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用"情感托底"描述亲密关系中的安全感构建。
- 工程技术:建筑工程规范要求"地基托底承重需达设计标准的120%"(GB50007-201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权威参考文献: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Z]. 2024-03-15.
网络扩展解释
“托底”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因使用场景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 物理层面:指在物体下方放置支撑物,起到“垫底”或“衬托”作用。例如《红楼梦》中提到的“大红縐绸托底”,形容用绸布作为珠子的底层衬托。
- 抽象层面:表示“有依托、有保障”,如高云览在《小城春秋》中写道“心里托底”,形容内心有安全感。
2.汽车领域
- 具体现象:指车辆底盘在行驶中与地面或障碍物发生碰撞,常见于崎岖路面或越野场景。例如:“小心别托底”是司机对底盘保护的提醒。
3.金融与经济
- 风险控制:在投资中,托底指设定最低保障机制,例如当金融产品价值跌破阈值时提供补偿。
- 政策支持:如“财政托底”,表示政府通过财政手段为经济或社会问题提供兜底保障。
4.成语延伸
- 社会救助: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托底政策,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 互助支持:成语“托底”引申为在困难时给予他人支持,如“美联储的托底性担保”。
5.其他场景
- 烹饪用具:如铁饼托底设计,通过筛眼状结构使受热均匀。
“托底”既可描述物理支撑,也可表达风险保障或心理依托,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如需更详细例句或专业领域解析,可参考来源网页(如查字典、沪江词典等)。
别人正在浏览...
八比霸功白参百叶图备述伯昏不起眼赤生抽咽窗棂德门邓世昌泛泊风姿绰约更练钩挽关系判断和朗喝月滑甘花柳塲璜溪欢如縠纹枷革结附积刦金梭酒妇舅兄娵訾科籍壸术鎏金龙君美手面受辟彊秋瑾犬儿攘弃桑农散絮伤口胜民石郎神饰羽思妇搜抉随阳髫男退保徒行维管束危险蚊蝱无廖香英险难席面